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9:16
【摘要】: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水循环作为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当其冲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影响,对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开展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 (1)比较分析了ANN、SSVM、SDSM、ASD和LARS-WG五种统计降尺度方法以及全球气候模式CGCM2对降水和气温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统计降尺度法能够明显改善全球气候模式降水和气温输出结果;SSVM法对降水量的模拟最好,SDSM和ASD法对降水的变化过程模拟较好;五种统计降尺度法对气温模拟的结果要优于对降水的模拟,并且它们的模拟值基本一致,其中SDSM和ASD法的模拟效果较好。 (2)应用SSVM、SDSM和ASD统计降尺度方法预测汉江流域未来降水、气温变化。在CGCM2和HadCM3模式和未来A2情景下,三种降尺度方法模拟汉江流域降水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可以看出它们预测未来3个时期(2020s(2011~2040),2050s(2041~2070),2080s(2071~2100))汉江流域降水长期将存在增加的趋势。气温预测的一致性较好于降水,预测结果表明:2020s时期气温将比基准年(1961~2000)降低,2050s时期气温和基准年基本一样,2080s时期将比基准年升高,并且未来3个时期汉江流域气温存在上升趋势。 (3)通过Bay-LSSVM统计降尺度方法对GCM的输出进行尺度降解,以及分别采用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和VIC分布式水文模型与GCM进行耦合,预测未来丹江口水库及整个汉江流域径流量情况。结果显示,虽然模拟情况不尽相同,但未来3个时期汉江流域的径流量有增加趋势。 (4)预测汉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水资源的需求。采用GCM输出和SSVM法模拟在A2情景下,汉江流域未来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汉江流域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反应。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水资源系统的调节能力较强,不会出现水资源系统恶化的“阈值”。 (5)把经过ASD尺度降解的CGCM2输出作为HBV水文模型的输入,分析气候变化情景下,汉江上游径流极值事件的变化情况。在A2情景下,未来汉江上游同一量级的洪水重现期将缩短,同一重现期的枯水历时将增加,这可能增加丹江口水库的防洪风险,同时给中线调水工程及整个流域水资源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在B2情景下,未来汉江上游洪水和枯水极值事件都趋于平缓,比较有利于汉江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 (6)应用ASD降尺度方法降解全球气候模式HadCM3的输出,得到未来长江流域的降水情况;利用Mann-Kendall检验分析未来长江流域降水极值事件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未来在A2和B2情景下,长江流域年降水有上升的趋势,降水增加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流域上游东部和中游中南部;未来90年(2010-2099)长江流域的年/夏季降水极值事件明显增加的站点,主要位于长江上游西北部和中游区域;长江流域上游西北部和中游区域未来遭受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将有所增加;未来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降水极值事件可能在2050年后有所增加。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467;TV211.1
【图文】:
空间分辨率为2.5“x2.5。,覆盖汉江流域的网格数6x4个经纬网格。采用汉江流域15个国家气象站点观测的日降水、气温资料(1961一2000),并选取1%1趁000年作为研究基准年。汉江流域气象站点和NCEP格网位置如图2一1所示。其中略阳、佛坪、石泉、镇安、万源、商州、安康、西峡8个站位于汉江流域上游,房县、老河口、枣阳3个站位于汉江流域中游,钟祥、天门、嘉鱼、武汉4个站位于汉江流域下游。在统计降尺度模式建立过程中,气候因子的选择是很关键的一步。汉江流域地处副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季风雨。对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和气温主要是由海平面气压场、位势高度场和湿度场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研究选择海平面气压、地面气温、soohPa、850hPa位势高度场和50OhPa、850hPa湿度6个因子作为降水的降尺度预报因子;选择海平面气压、850hPa温度场2个因子作为气温降尺度预报因子。
乙勺一伪 21773王王5图2一2是检验期ANN对汉江流域上、中、下游月平均降水模拟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ANN模拟汉江流域上、中、下游的月降水过程同实测降水非常接近,其中,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
图2一3时问〔月)
本文编号:2767127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467;TV211.1
【图文】:
空间分辨率为2.5“x2.5。,覆盖汉江流域的网格数6x4个经纬网格。采用汉江流域15个国家气象站点观测的日降水、气温资料(1961一2000),并选取1%1趁000年作为研究基准年。汉江流域气象站点和NCEP格网位置如图2一1所示。其中略阳、佛坪、石泉、镇安、万源、商州、安康、西峡8个站位于汉江流域上游,房县、老河口、枣阳3个站位于汉江流域中游,钟祥、天门、嘉鱼、武汉4个站位于汉江流域下游。在统计降尺度模式建立过程中,气候因子的选择是很关键的一步。汉江流域地处副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季风雨。对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和气温主要是由海平面气压场、位势高度场和湿度场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研究选择海平面气压、地面气温、soohPa、850hPa位势高度场和50OhPa、850hPa湿度6个因子作为降水的降尺度预报因子;选择海平面气压、850hPa温度场2个因子作为气温降尺度预报因子。
乙勺一伪 21773王王5图2一2是检验期ANN对汉江流域上、中、下游月平均降水模拟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ANN模拟汉江流域上、中、下游的月降水过程同实测降水非常接近,其中,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
图2一3时问〔月)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于群伟;徐宗学;李秀萍;刘品;李磊;;ASD降尺度技术在东江流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Z1期
2 张洪刚;杨文发;陈华;;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水资源演变趋势与对策[J];人民长江;2014年07期
3 赵姹;李志;刘文兆;;基于GCM泾河流域未来温度变化的降尺度预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4 田烨;许月萍;徐晓;张徐杰;康丽莉;;气候变化对钱塘江常山港流域极端径流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爱静;东北地区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明涛;密云水库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非点源氮、磷污染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帅;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及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侯保俭;长江上游流域统计降尺度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2 林文;气候变化对陕西冬小麦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3 冯东溥;灌区供需水量对变化环境的响应及农业用水安全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7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6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