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05:51
【摘要】:山西省是我国的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的主要输出地,但煤炭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着煤炭业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能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较快发展和较高效益的重要措施,不仅对促进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更有助区域于经济的健康、高效、持续的发展。 本文以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并采用调查分析法收集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相关资料,分析了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问题,结果显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已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山西省虽然是煤炭大省,煤炭资源储量大且品种多,但粗放式的开采、煤炭开采回采率低以及资源的综合程度低,导致煤炭资源储量锐减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这些问题产生是由诸多原因共同造成,如: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陈旧的资源观念、法律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技术设备落后、技术人才短缺等。 通过对山西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对前期收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提出了构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煤炭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有三个关键的构成要素:生态补偿关系主客体、补偿模式、补偿的标准。主客体问题是构建有效的补偿机制的先决条件,通过研究得出生态补偿关系中主体关系包括给付主体和受偿主体,客体关系包括补偿客体和各种形式的一定数量的补偿支付。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不仅有旧账也有新账,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则选用新旧矿分治模式为主,其它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煤炭资源生态补偿的标准是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是这一机制如何操作的标尺。研究得出补偿标准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恢复治理成本;一个是煤炭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价值的损失。通过对直接获得和间接测算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对于无法测算的数据,则采用市场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建立指标并进行计算,得出了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额度,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和有益的借鉴。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需不断的完善与改进,需努力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开发利用之路;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法制建设并严格执法;采用经济手段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建立矿区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提高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长久以来的对资源环境无偿开发利用的观念,促使区域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对资源环境的损耗成本;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煤炭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兼顾,达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目的,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37
【图文】:

资源环境,自然资本,资本理论,生态资源


图 2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互动关系图(引自孙希华)Figure 2 interaction diagram between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态资本理论和亨特在 1999 年首次给出了自然资本的定义,他们定义自然资本的金融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是它们之外的第四种形式的然资源、生命系统和生态构成。目前,中国科学院对自然资本的内定,即自然资本是给予人类或者可为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以生态服务的总称[31]。资本理论认为,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产品、服务是有价值的,它式的资源也是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具有生态效益价值。生态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合理有效生态资源、增加生态资本的存量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尤

分布图,煤炭资源,山西省,分布图


图 4 山西省煤炭资源分布图Figure 4 distribution map of coal resources in Shanxi province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高强度、大面积、大规模的特征,是我国产煤、和出口第一大省,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居全国第一位,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五分之四,是世界年产 1 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之一[36]。目前,煤炭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下:(1)可开发利用煤炭资源逐年减少。为了满足全国用煤需求,全省煤炭资量被开采或在建项目。因此,可开发的矿用煤炭资源锐减,到 2011 年,全煤炭资源基础储量只有 834.59 亿吨(见图 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智玲,王华东;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收费的理论依据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1期

2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3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4 郭峰;;关于生态补偿涵义的探讨[J];环境保护;2008年10期

5 李爱年,彭丽娟;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其立法思考[J];时代法学;2005年03期

6 李启宇;;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7期

7 洪尚群,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吴晓青;生态补偿的融资——生态融资[J];江苏环境科技;2002年02期

8 王喜莲;陈亚军;;煤炭开采的环境影响及模型探讨—以榆林为例[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年05期

9 胡振琪,杨秀红,鲍艳,高向军,罗明,王军,龙花楼;论矿区生态环境修复[J];科技导报;2005年01期

10 叶永恒,刘凌岩,张丹,曲国志,刘灿香,魏莉;生态环境破坏补偿费征收原则和计算方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任勇 俞海 冯东方;[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黄寰;[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乐;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宋先松;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和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苗阳;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李勇;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收费政策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单兰波;淮南市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8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68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b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