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及效率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20:3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如果不加控制地攫取和污染,便会导致水生态环境不能自我恢复、自我平衡。供不应求是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的承载力十分有限.目前,全球普遍缺水,且污染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为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及社会公平,保障水质水量,激发居民保护水资源的热情,采取经济措施和行政手段,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各方利益进行调整或重新分配。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作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行为的一种利益驱动机制、鼓励机制和协调机制,其实施效果对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为研究对象,对其补偿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发掘现有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分析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需求,提出促进流域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的对策。在回顾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对补偿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补偿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并以长江流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选取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4个节点城市——宜宾市、宜昌市、九江市和镇江市进行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测度,分别测度出综合效率、社会效率、经济效率、生态效率、文化效率和政治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构建4个节点城市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协调度函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探索现有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等进一步的修复措施及优化设计。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创造性探索:第一,构建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包括综合效率、社会效率、经济效率、文化效率以及政治效率。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虽然是针对环境保护和利益关系调整的一种政策工具,但其实际影响的不只是生态和经济,对社会、文化、政治都有不同的影响,五个维度层面的指标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实施的效果,为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测度提供一种方法。第二,以长江流域4节点为例实证分析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并对4节点城市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进行协调度分析和比较分析。流域的范围一般较为广阔,如果只研究一个点,不能全面反映整个流域的实际情况。另外,流域的上中下游所涉及到的生态补偿情况也有差异。所以选择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4个节点城市——上游的宜宾市、中上游结合部的宜昌市、中下游结合部的九江市和下游的镇江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比较分析4个节点城市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并构建分布密度函数分析4个节点城市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协调度,为流域区域的协同发展研究积累基础。第三,提出系统化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优化对策。从流域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进行制度优化设计,包括制度要素之间、技术要素之间及制度要素与技术要素之间的协同,又包括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各效率影响因素的协同、跨流域的协同、资源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协同,最终达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并通过“改革存量利益与发展增量利益”来促成生态补偿中的利益和谐,促进技术要素从“用存量”技术到“扩增量”技术方向发展,促进制度政策要素从“用好存量”制度政策到“扩备增量”制度政策方向发展,从而最终达到区际间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的协同发展。在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未来的政策需求就是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制化、市场化、系统化、民主化、协同化。因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供给不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市场机制不健全,水资源生态补偿流域区域发展不协调,公众对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参与程度低,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第二,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要更加注重流域协同发展和五元协同发展。经过实证分析得出,2005-2012年长江流域4节点城市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大体呈上升趋势,在5个维度层面中,生态效率最高,文化效率和政治效率相对较低。2012年宜宾市、宜昌市、九江市和镇江市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分别为0.237515、0.380154、0.348089、0.448914,效率值偏低,这说明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4节点城市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协调度在0.5左右,表明协调度较低。未来的政策需求是注重流域区域协同发展及五元协同发展。第三,基于以上研究,从流域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制度要素协同、技术要素协同、制度与技术要素的协同、多元利益主体协同等对策,最终达到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协同发展。主要包括:出台国家层面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立法,建立统一协调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管理机构、建立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市场机制、建立流域上下游协商平台和仲裁制度、改革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金融制度、推广生态节水技术的应用、根据流域的差异性实行不同的补偿方式组合、发挥社区在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中的载体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农民权益保护、注重流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的延续性。最终使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这一利益机制达到一种“利益和谐”的可持续协同发展。在以后的研究中,随着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不断完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测度指标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在新制度的执行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也需要去分析解决,使制度不断完善,以促进流域的健康持续协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213.4
【图文】:

逻辑图,流域生态,逻辑,补偿制度


获得的收益会低于其自行的行为方式(如土地本来的利用方式为牧场而获得的收益)(如图 1-1),但由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使得社会净效益增加,而这些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如果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使得生态服务提供者得到一定的补偿,如图 1-1 右边矩形所示,这时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将获得本身有利于生态环境行为方式的收益加上收益对象支付的生态有偿服务(Pagiola,2005)。

生物标记,可持续生产,发展方式,生态补偿


椭圆)征收费用,通过支付机制分配给生态服务功能的提供者(图 1-2 右边椭圆),这种支付将激励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不断地进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或改进的行为,从而使得生态服务持续供给,使得受益者获益。自发组织的私人贸易在国外特殊区域广泛存在,由于市场化程度及其操作的灵活便利性,成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的“另一扇窗。美国的污染信贷交易及澳大利亚的蒸发蒸腾信贷是以政府和公共部分事先确定了某项资源的环境标准为前提。

框架图,生态补偿,效率分析,收益比


图 1-3 基于私人收益和生态收益比较的生态补偿效率分析框架Fig.1-3 Analysis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private benefit and ecological income生态补偿的效率不仅取决于实施生态补偿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还必须考虑提供这些新增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成本(Wunder,2008)。是否愿意与补偿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大杰;桑燕鸿;李惠民;万宝春;;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初探——以官厅水库流域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孔凡斌;;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中国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赵翠薇;王世杰;;生态补偿效益、标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0年04期

4 李雪松;李婷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S1期

5 李潇;李国平;;信息不对称下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禁限开发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5期

6 高文军;郭根龙;石晓帅;;基于演化博弈的流域生态补偿与监管决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01期

7 崔广平;;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立法思考[J];环境保护;2011年01期

8 李长健;邵江婷;阮晓毅;;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契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陈安国;从“公地的悲剧”看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8期

10 吕星;李和通;武艳丽;;关于流域的可持续管理探讨——流域生态服务补偿[J];林业经济;2007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任勇 俞海 冯东方;[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刘保晓 李靖 徐华清;[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年



本文编号:2774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74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