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推广、利用新能源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玉;;新能源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析和战略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2 闫金定;;我国新能源发展思考和建议[J];中国基础科学;2010年03期
3 沈国栋;路露;王阳;;中国能源发展趋势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4 ;下世纪的新能源——可燃冰[J];河南农业;1995年05期
5 王洪英;漫话新能源[J];百科知识;1995年11期
6 星云;;蓝色的财富[J];少年科学;2006年11期
7 王文翠;;关于哈尔滨市新能源与节能降耗领域发展情况的研究[J];民营科技;2007年05期
8 绳松华;蓝昕;于涛;;建筑节能应用与发展趋势的深入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9 李俊峰;;气侯变化、低碳经济与新能源的机遇[J];青年科学;2010年02期
10 ;前沿视点[J];法治与社会;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新能源市场 行业第一商务平台[A];沼气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2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中国太阳能光伏尚德荣誉奖” 获奖者 胡成春[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3 董书芸;由世俊;;小城镇新能源的利用技术比较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鑫;王锡凡;王建学;汪静;;分段竞价在区域电力市场中的实用化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5 ;新能源车过渡时间会较长?[A];沼气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6 谭柏平;;替代能源的法律定义浅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余乐渊;赵军;王一平;宋德坤;;生态节能建筑的新能源利用[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曹红霞;;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乡镇——对汶上县郭仓乡发展循环经济的探讨[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9 宋燕;;科学家看好冷核聚变能源潜力新能源可能会先“热”后“冷”[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7:“冷聚变”争论[C];2008年
10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中国太阳能光伏尚德特别奖” 获奖者 李宝山[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浩 程莉莉;广东家电企业寻求新能源突破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2 记者 柳岐;搞好示范点 推广新能源[N];衡水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汉青邋杨烨;新能源板块将成资本市场新宠[N];经济参考报;2007年
4 张达;中石油欲投100亿开发新能源[N];证券时报;2007年
5 吴晶晶;我国着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N];中国企业报;2008年
6 焦 列 肖 辉;新能源帝国的世界梦[N];中国企业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锦铭;新能源 高能源 未来生活更清洁[N];湖南经济报;2001年
8 杨明;中国汽车业寻找“新能源”[N];文汇报;2004年
9 浙江利捷;G丰原:机构重仓新能源股改股[N];证券日报;2006年
10 王铁一 实习生 刘子月;把大力发展新能源摆上重要地位[N];朝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新能源电力系统广域源荷互动调度模式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晓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曹钦;天津市新能源发展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方毅;中国生态文明的SST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John Kangwa;[D];浙江大学;2003年
7 邢继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丁子信;中国能源矿产开发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赵久占;我国风力发电开发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昱;河南省推广、利用新能源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肖润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3 廖真哲;基于IEC61968新能源模型及消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藤兆秀;新能源背景下传统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宏振;徐州市集中供热的经济性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志刚;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谢晓青;新加坡井河原株式会社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贾宇;新能源发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9 葛立群;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内部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王凌宇;海洋浮子式波浪发电装置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85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8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