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区域水资源配置及水资源系统的和谐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19:01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区域水资源的配置问题。针对区域水资源配置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和谐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和和谐性的度量,较为全面的阐述了和谐的深刻内涵,给出水资源配置应实现和谐配置的结论。将水资源配置系统划分为水资源自然供给系统、水资源工程管理系统和水资源需求系统三个子系统,用水资源和谐度来衡量三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性。 论述了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功能。从社会安全、社会文明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研究水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据模糊评判的方法,得到水资源对社会进步影响为比较重要的结论;从水资源的投入产出和利用效率分析入手,研究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根据投入产出分析,水资源作为主要中间产品,有较高的感应度和影响力,水资源的投入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拉动力;从涵养地下水、减轻洪涝灾害、水质进化和保持能量平衡四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建立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生态促进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可以系统地评价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基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生态的促进和保护作用的研究,提出了水资源配置的目标是追求和谐发展。根据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和谐度。根据水资源配置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水资源系统是有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的,并对其进行了和谐性分析,确定配置系统的和谐主题,分析配置系统的和谐机制,提出了配置系统的和谐预警对策。 针对水资源和谐配置的柔性特点,运用区间数学的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多目标区间优化分配模型和水资源配置系统和谐性评判区间分析模型,为解决水资源配置中多目标、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手段。针对水资源配置的动态性特点,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从水资源配置系统的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和功能效果三个方面分析入手,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和谐预警模型,便于对水资源配置系统实施预测控制。本文还运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数学、区间数学等方法,具体研究了水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计算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TV213.4
【图文】:

固定投资,水利投资,增长率


RRRRR:(%)))RZ(%)))))R3(%)))))R4(%)))))RS(%)))))42.34%%%34.08%%%1.244436.43%%%1.166629.52%%%1.433357.19%%%0.744432.15%%%41.59%%%0,777762.02%%%0.52224.00%%%7.866656.54%%%0.577780.70%%%36.93%%%2.199941.10%%%1.966616.54%%%4.888810.63%%%7.599933.75%%%29.34%%%1.15559.82%%%3.44443.50%%%9.633318.30%%%1.8444一7.51%%%19.40%%%一0.399914.96%%%一0.500017.45%%%一0.433349.69%%%一0.155537.30%%%18.94%%%1.977714.79%%%2。5222一0.86%%%一43.24449.88%%%3.777754.93%%%14.07%%%3.900032.88%%%1.677710.07%%%5.455513.91%%%3.955534.49%%%11.44%%%3.01119.59%%%3.60000.50%%%69.122212.06%%%2.866611.81%%%巧.92%%%0.744424.29%%%0.49998.50%%%1.399920.08%%%0。59990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蓓蓓;;衡水湖湿地资源配置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7期

2 程红霞;高敏华;林粤江;;城市土地资源系统和谐性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3 周仲平;姜登岭;;曹妃甸区水资源配置规划[J];华章;2013年27期

4 王强;赵春荣;朱厚华;秦大庸;周祖昊;;水资源配置和谐性研究[J];人民黄河;2007年12期

5 朱厚华;庞金城;仇亚琴;杨丽霞;;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概述[J];人民黄河;2011年06期

6 李其峰;谢新民;付意成;;基于三次平衡的五家渠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3期

7 王浩;;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现状和未来[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2期

8 续缤;郭立山;;供水工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分析[J];水利经济;2008年03期

9 周晔;陈艳萍;吴凤平;;初始水权分配中的弱势群体初步评价[J];水资源保护;2011年02期

10 赵蓓蓓;;衡水湖湿地资源配置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浩;;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现状和未来[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特邀报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九龙;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南水北调水量控制与水资源分配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翟华明;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张萍;港城互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许晓彤;跨流域调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王敬;水利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6 丁雪华;干旱盐渍化灌区水资源动态预测与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7 韩雁;城市多水源复合系统分析及合理配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文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水循环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毛明来;和谐理念下的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赵春霞;人水和谐博弈理论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丹;湘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莉;疏勒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彦红;基于供需平衡的济宁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立华;白洋淀湿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及水环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朱厚华;多水源多用户动态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6 马燕;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7年

7 姜传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雷金屹;煤炭企业科技进步和谐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安丽雅;电子商务系统和谐度测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冯英艳;六合山丘区水资源配置动态模拟模型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4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94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f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