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辽阳市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需求量预测

发布时间:2020-09-08 16:13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期工作。本文在确定评价原 则与系土地资源评价与统的基础上,采用自然土地类型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 行叠置的办法获得土地生态类型单元,对不同利用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不同 的评价因子。并采用经验方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然后具体进行了土地利用现 状评级和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级工作。研究了土地生产潜力及土地承载量,建 立了土地需求与供给总体控制模型,最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角 度选择了最优方案。
【学位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F30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元村;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区土地资源研究任务、内容和布局的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年04期

2 贾中骥;土地资源评价问题的探讨——以江西吉泰盆地为例[J];资源科学;1985年04期

3 张累德;程心俊;樊自立;季方;雷加强;;塔里木河谷土地类型及土地资源[J];干旱区研究;1988年02期

4 蒋梅鑫;;土地资源经济效益评价探究——以南昌市湾里区罗亭乡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5 吴传钧;中国科学院与联合国大学共同召开“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学术会议[J];地理学报;1981年01期

6 申元村,刘立华;中国“三北”防护林地区的土地资源评价和布局的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0年03期

7 张永涛,申元村;宁夏荒漠草原区土地资源评价及合理用地结构[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3年Z1期

8 邓锋;张宇;;浅析GIS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9 罗争光;;浅析GIS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运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年10期

10 刘清泉;1:5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资源评价系统与方法的探索(以雅安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印;张黎明;;土地资源评价综述[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许牧;刘福恕;刘国勋;;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与方法的初探[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3 赵彬;;基于3S技术的坝上地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锦成;;关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郭焕成;;土地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以北京市郊区为例[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6 郭焕成;;土地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7 薛建;曾昭发;董瑞春;;吉林西部洪积扇地区砾石层厚度的地质雷达探测[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永昌;钱家骁;蒋蔚然;何同宾;任希堂;杨延潘;;山东省土地资源分类[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9 钱铭;;土地利用分会十年回顾与展望(代序)[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杨咙霏;杨子生;赵乔贵;;我国边疆山区省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特色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裴艳东 特约记者 刘洁;天津完成潮间带土地资源评价选划[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2 张传喜;土地资源评价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通过鉴定[N];中国测绘报;2011年

3 陈建国;天津市海域地质地貌调查启动[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贺正;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5 李东民;天津市“908专项”围绕为滨海新区服务取得成效[N];中国海洋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恕;张继贤:填补测绘空白[N];科技日报;2007年

7 黄磊;9指标考核珠三角 “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构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所庆筹委会;砥砺进取 跨越前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淑君;又是收成不错的一年[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记者 聂振凯 通讯员 赵林江;我市25项软科学优秀成果获省奖励[N];德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云贵;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与生产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黄解军;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及其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周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土水资源分类、评价与预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广东;辽阳市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需求量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2 李晓倩;土地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的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3 崔树国;宁夏南部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4 从怀军;县域尺度土地资源的时空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危锋;汉中市土地资源评价及人口承载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海燕;县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郭峰;基于GIS技术的辽宁省可利用土地资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雁;基于RS、GIS的喀斯特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吴文斌;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续竞秦;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土地需求量预测与供需平衡分析[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4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814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1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