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21:08
坡耕地调查评价是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的两大任务之一。耕地的 开发利用,特别是坡耕地的利用,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农业研究亟待解决的 问题之一。坡耕地利用的好坏不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还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 与生存。本文通过对北碚区坡耕地的现状、利用方向、存在问题及与坡耕地相 关的人口、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对坡耕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寻求 解决坡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利用途径,从而达到合理利用保护坡耕地、为制定生 态退耕政策提供依据的目的。 本研究是依托北碚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题进行的,根据国土资源部西部 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要求,本文所指坡耕地有其特定的含义:坡耕地包含坡地 和梯田两种类型,特指坡度为15°~25°和>25°的两个级别,而不含其它坡度级。 其中坡地指无工程设施或设施简陋、坡度大于15°的耕地;梯田指有工程设施、 种植面积为梯面、坡度大于15°的耕地(包括梯土)。 根据2000年调查,北碚全区现有坡耕地148309.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33.7%,占土地总面积的13.1%,人均坡耕地为0.23亩。15°~25°坡耕地为 106336.8亩,占坡耕地的71.7%,包含89297.8亩坡地和17039.0亩梯田;>25° 坡耕地41972.3亩,占坡耕地的28.3%,包含4001.3亩坡地和1959.0亩梯田。 全区15°~25°宜耕梯田主要集中分布在向斜丘陵(龙凤、蔡家),低山山麓(缙云 山西北侧和龙王山西北侧)和低山槽谷(天府)一带。15°~25°宜耕坡地主要分布在 背斜低山山麓两侧和向斜沟谷切割较深的深丘地区,而15°~25°不宜耕坡地在 童家溪镇靠中梁山一侧低山山麓分布较多。全区>25°梯田较少,共1959亩, 且零星分布,>25°不宜耕坡地却较多,共40013.3亩,主要分布在观音峡背斜 (天府槽谷)两侧的石灰岩山坡,东阳镇靠中梁山一侧,偏岩、石坝靠龙王山一 侧,及澄江镇靠沥鼻峡一侧。 按照保持河流水系的完整性、保持村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的原则,根据地 形地貌等特征,将全区坡耕地分为六个区域:即嘉陵江流域区(Ⅰ),后河流域 区(Ⅱ),运河流域区(Ⅲ),黑水滩河流域区(Ⅳ),明家溪流域区(Ⅴ),龙凤溪流 域区(Ⅵ)。 在本研究中,为了更深入地对北磅区坡耕地利用途径进行探讨,对全区坡 耕地宜耕和不宜耕的程度进行了评定,最终为科学、合理利用坡耕地和生态退 耕提供依据。本研究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所规定的评价系统 为基础,运用级差地租理论、区位理论和指数和法理论,根据西部大开发土地 资源调查技术规定,按北陪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坡耕地评价系统:本评价系统分 为适宜纲和适宜级两个等级,以土地利用现状单位为基础评价单位,选取制约 坡耕地宜耕性的若干主导因素,结合定量评价的方法(用指数和法计算各评价 单元的适宜性综合评价单元指标值)对坡耕地进行定性评价。结果如下:全区 148309j亩坡耕地中,宜耕地共105925刀亩,占刀.4%,其中适且类20125.8 亩,中度适宜类56140.3亩,临界适宜类29659刀亩;不宜耕地共42384*亩, 占 28石%,其中当汕不适宜类 22463亩,永久不适宜类 19920.5亩。 通过对北殆区坡耕地数量、质量和分布的分析,提出本区坝耕地利用的特 点和问题。特点有三个:坡耕地总量大,分布广但比较集中;坡耕地质量较差; 坡耕地环境严重恶化。问题有7点:坡耕地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导致自然灾害 频繁:坡耕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宜种变窄;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工程设施简陋,水源保证较差;种植结构单一,粮食产量较低;耕地撂荒现象 严重。 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北殆区坡耕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两条 途径:一是对不宜耕坡耕地(特别是>25”的不宜耕坡耕地人必须进行生态退 耕实施还林、还草工程,来改善坡耕地的外部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生态退耕 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生态退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行生态退耕的目标、 策略和措施;二是对余下部分宜耕坡耕地应实施可持续利用战略,其可持续利 用途径有三:①坡耕地利用方向与结构的调整;②坡耕地的改良治理:因地制 宜地实施工程措施坡改梯、生物措施坡改梯、加强水利建设,整治坡面水系、 用养结合,培肥地力、坡耕地兔耕技术的应用、推广农林复合经营等六条措施; ③对坡耕地进行保护性利用。
【学位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F323.211
本文编号:2814638
【学位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F323.21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雨航;段建南;谭雪兰;谢涓;;永州涔天河灌溉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莉;不同植物篱类型对石灰性紫色土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4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81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