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永州涔天河灌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9:08
   以涔天河灌区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最多的县(道县)为例,以DEM、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为数据源,借助遥感和ARCGIS技术手段,分别从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植被条件、水利条件、区位条件、自然灾害等方面考虑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机械化应用的开发潜力,划分为三个适宜等级,得到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分布、质量分布、空间分布。提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议,为道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整理和复垦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构建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了坡度、高程、地块连片性、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林木郁闭度、水源保证率、交通条件、自然灾害率等十个评价因子,以农机化应用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权重与分值,通过指数加权模型建立评价体系。 (2)建立了基于GIS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模型。以道县为例,利用30m分辨率的DEM图,提取高程、坡度;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交通、水系,实现缓冲区分析、地块连片性分析;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提取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以分辨率为30m的评价单元实施叠加运算,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借助GIS空间统计分析,栅格运算,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应等级。 (3)针对农机应用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结果表明,道县一等耕地后备资源有4131.99hm2,占适宜开发类别43.97%,主要分布在道江镇、祥林铺镇、白芒铺乡以及上关乡;二等耕地后备资源3833.64hm2,占适宜开发类别40.79%,主要分布在柑子园乡、清塘镇和寿雁镇;三等耕地后备资源1432.62hm2,占适宜开发类别15.24%,主要分布在四马桥镇、桥头乡和仙子脚镇。 (4)道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优先开发适宜农机推广的县城周边地区;推广水稻、烤烟、脐橙种植,中部地区修筑水平梯田为主,东北、西北地区可统一规划成生态梯田观光区;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大土整力度。
【学位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323.2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1 自然条件
        1.1 地理环境及区位
        1.2 地形地貌
        1.3 气候
        1.4 水文水系
    2 社会经济条件
        2.1 经济水平
        2.2 农机机械化水平
    3 耕地后备资源条件
        3.1 自然组成
        3.2 开发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针对农机应用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 评价原则
    2 评价单元与方法
        2.1 评价单元
        2.2 评价方法
    3 评价指标的选取
    4 权重的确定
        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2 构造对比矩阵
        4.3 一致性检验
    5 评价指标的划分与分值量化
        5.1 坡度
        5.2 高程
        5.3 地块条件
        5.4 土层厚度
        5.5 土壤质地
        5.6 有机质含量
        5.7 林木郁闭度
        5.8 水源保证率
        5.9 交通条件
        5.10 自然灾害率
    6 赋值结果
第四章 GIS的评价因子库的建立
    1 基础数据来源
    2 数据处理平台
    3 GIS评价因子库
        3.1 数字高程模型
        3.2 坡度及高程因子
        3.3 地块连片性因子
        3.4 土壤条件因子
        3.5 植被覆盖因子
        3.6 水源灌溉因子
        3.7 交通区位因子
        3.8 自然灾害因子
第五章 开发利用评价与分析
    1 评价模型的建立
        1.1 评价模型构建
        1.2 地图叠加运算
    2 评价结果与分析
        2.1 评价结果划分
        2.2 质量评价
        2.3 空间格局分析
第六章 针对农机应用开发利用对策建议
    1 确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时序
    2 选取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2.1 作物的选择
        2.2 梯田构筑
    3 加大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4 适时加大土地平整工程力度,为农业机械应用创造条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1.1 永州涔天河灌溉区道县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1.2 永州涔天河灌溉区道县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等级图
        1.3 永州涔天河灌溉区道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2 展望
        2.1 在理论研究上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与完善
        2.2 在技术实现上可强化新技术的引用
        2.3 在评价因子的广度及深度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格平;张百平;;干旱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分析——以天山北坡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11期

2 龚健,刘艳芳,黄中华;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6期

3 赵丽君;浙江东部丘陵山地小流域土地优化利用模式——以嵊州市上东江流域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2期

4 张靖宇;杨洁;王昭艳;左长清;郑海金;;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梯田产流产沙特征研究[J];人民长江;2010年14期

5 李智广,刘务农;秦巴山区中山地小流域土地持续利用模式探讨——以柞水县薛家沟流域为例[J];山地学报;2000年02期

6 张国华;张展羽;左长清;李小强;;红壤坡地不同类型梯田的水土保持效应[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2期

7 倪九派,傅涛;坡耕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1年05期

8 张丽萍,朱钟麟,邓良基;四川省坡耕地资源及其治理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4年03期

9 刘黎明,林培;黄土高原持续土地利用研究[J];资源科学;1998年01期

10 任国柱,蔡玉梅;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特点和对策[J];资源科学;1998年05期



本文编号:2846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846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