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03:0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迅猛增长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而,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被提上政治高度,是中国当前重大的基本国策之一。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种角度来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加以研究。 追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研究,可以将其联系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虽然它们是基于不同的目标而展开的研究,但是却存在共同的根源—追求社会、经济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已经比较成熟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来展开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进一步研究。由于资源节约型社会以书面的形式提出较晚,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而关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来做一些探讨,所以,本文是基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理论的实证研究。这里,需要做出说明的是,资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具体可以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等,而本文中的资源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源,即是指狭义上的资源—自然资源。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究是一个关于评价方面的...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作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作用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基于相对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体系
3.2.2 基于资源投入社会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模型
4.1 主成分分析法
4.2 数据包络法
4.3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综合评价
5.我国各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5.1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
5.2 数据包络法评价
5.3 综合评价
5.4 政策性建议
6.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刘晓洁,沈镭. 自然资源学报. 2006(03)
[2]成都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础研究[J]. 马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4)
[3]十大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 邬红华. 当代经济. 2006(01)
[4]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深层解读[J]. 陈湘舸,解仁美. 理论探索. 2006(01)
[5]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 于丽英,冯之浚. 中国软科学. 2005(12)
[6]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思考[J]. 杨玉民. 商业经济. 2005(12)
[7]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J]. 徐学初. 青海统计. 2005(11)
[8]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历程综述[J]. 王敏旋. 经济前沿. 2005(10)
[9]山东建设节约型社会的5大措施[J]. 韩寓群.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2005(09)
[10]试论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J]. 刘滨,王苏亮,吴宗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04)
硕士论文
[1]循环经济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初步应用[D]. 黄怀友.东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84143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作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作用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基于相对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体系
3.2.2 基于资源投入社会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模型
4.1 主成分分析法
4.2 数据包络法
4.3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综合评价
5.我国各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5.1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
5.2 数据包络法评价
5.3 综合评价
5.4 政策性建议
6.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刘晓洁,沈镭. 自然资源学报. 2006(03)
[2]成都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础研究[J]. 马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4)
[3]十大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 邬红华. 当代经济. 2006(01)
[4]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深层解读[J]. 陈湘舸,解仁美. 理论探索. 2006(01)
[5]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 于丽英,冯之浚. 中国软科学. 2005(12)
[6]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思考[J]. 杨玉民. 商业经济. 2005(12)
[7]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J]. 徐学初. 青海统计. 2005(11)
[8]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历程综述[J]. 王敏旋. 经济前沿. 2005(10)
[9]山东建设节约型社会的5大措施[J]. 韩寓群.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2005(09)
[10]试论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J]. 刘滨,王苏亮,吴宗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04)
硕士论文
[1]循环经济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初步应用[D]. 黄怀友.东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84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98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