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水资源评价与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13:36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北京市昌平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收集有关昌平区水文、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评价和预测。(1)论文整理和分析了该区的降水、蒸发和径流资料,计算了降雨量、蒸发量和径流量,评价了地表水资源量。(2)分析了全区污染源分布状况、各河流的纳污能力等,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地表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3)分析了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地下水的历年动态变化趋势和规律及其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了地下水水质。(4)预测了本区中、长期的需水量和供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昌平区水资源总量为34710.97×104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2112.31×104m3,昌平区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城镇属于重度和极度缺水。2010水平年昌平区生活需水量6057×104m3;到2030水平年增加到7802×104m3。生产...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自然地理条件
第三章 地表水资源评价
3.1 地表水水量评价
3.2 地表水水质评价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4.1 地下水水量评价
4.2 地下水水质评价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预测
5.1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水资源总量
5.2 水紧缺指标评价
5.3 需水量分析及预测
5.4 现状工程供水预测及一次供需平衡
5.5 工程措施规划及二次供需平衡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J]. 邹积君,刘志文,张小芬,臧克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01)
[2]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 黄君礼,王丽,杨士林,陶虎春.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2(05)
[3]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徐良芳,冯国章,刘俊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4]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 董曾南. 水利发展研究. 2002(01)
[5]变异系数法在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 时光新,王其昌,刘建强. 水土保持通报. 2000(06)
[6]TOPSIS法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李春晖,李爱贞.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9(02)
[7]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 傅湘,纪昌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02)
[8]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判别分析法[J]. 田贵全. 环境科学研究. 1996(03)
[9]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张磊,王云. 上海环境科学. 1992(10)
本文编号:2987087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自然地理条件
第三章 地表水资源评价
3.1 地表水水量评价
3.2 地表水水质评价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4.1 地下水水量评价
4.2 地下水水质评价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预测
5.1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水资源总量
5.2 水紧缺指标评价
5.3 需水量分析及预测
5.4 现状工程供水预测及一次供需平衡
5.5 工程措施规划及二次供需平衡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J]. 邹积君,刘志文,张小芬,臧克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01)
[2]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 黄君礼,王丽,杨士林,陶虎春.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2(05)
[3]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徐良芳,冯国章,刘俊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4]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 董曾南. 水利发展研究. 2002(01)
[5]变异系数法在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 时光新,王其昌,刘建强. 水土保持通报. 2000(06)
[6]TOPSIS法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李春晖,李爱贞.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9(02)
[7]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 傅湘,纪昌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02)
[8]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判别分析法[J]. 田贵全. 环境科学研究. 1996(03)
[9]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张磊,王云. 上海环境科学. 1992(10)
本文编号:2987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98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