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5 07:38
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陕西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证了陕西省自然资源的优劣势及其开发利用的限制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陕西省自然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陕西省自然资源优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将陕西省自然资源从开发利用层次上分为国家级优势资源、省级优势资源和区域特色优势资源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和对策措施。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陕西省是我国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资源开发利用的分级、分类、分吋空利用规划,合理的确定各个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发挥重点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带动作用,加强政府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是实现陕西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陕西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区域概况
2.2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陕西省自然资源优劣势分析与评价
3.1 自然资源优势特征
3.2 开发利用中的限制性因素
4 基于AHP法的自然资源定量评价
4.1 评价方法的确定
4.2 主要自然资源的评价
4.3 评价结果分析
5 陕西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研究
5.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2 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
5.3 地域开发构想
6 合理开发利用陕西省自然资源的对策措施
6.1 宏观对策
6.2 微观措施
7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应注意的问题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与限制因子分析[J]. 林道辉,杨坤,周荣美,朱利中,沈学优.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1(01)
[2]陕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 梁保平,马乃喜.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01)
[3]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 李悦铮. 自然资源学报. 2000(01)
[4]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J]. 于瑞峰,齐二石,毕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05)
[5]区域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与主要对策[J]. 孙尚志,李利锋. 经济地理. 1997(02)
[6]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指标体系[J]. 叶文虎,栾胜基. 世界环境. 1996(01)
[7]持续发展与资源对策[J]. 李文华. 自然资源学报. 1994(02)
本文编号:3187238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陕西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区域概况
2.2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陕西省自然资源优劣势分析与评价
3.1 自然资源优势特征
3.2 开发利用中的限制性因素
4 基于AHP法的自然资源定量评价
4.1 评价方法的确定
4.2 主要自然资源的评价
4.3 评价结果分析
5 陕西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研究
5.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2 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
5.3 地域开发构想
6 合理开发利用陕西省自然资源的对策措施
6.1 宏观对策
6.2 微观措施
7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应注意的问题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与限制因子分析[J]. 林道辉,杨坤,周荣美,朱利中,沈学优.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1(01)
[2]陕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 梁保平,马乃喜.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01)
[3]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 李悦铮. 自然资源学报. 2000(01)
[4]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J]. 于瑞峰,齐二石,毕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05)
[5]区域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与主要对策[J]. 孙尚志,李利锋. 经济地理. 1997(02)
[6]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指标体系[J]. 叶文虎,栾胜基. 世界环境. 1996(01)
[7]持续发展与资源对策[J]. 李文华. 自然资源学报. 1994(02)
本文编号:3187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8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