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喀斯特洞穴的利用分类与分析 ——以贵州锥状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4 23:09
世界喀斯特分布面积达 51×106km2,占地球总面积的 10%。中国喀斯特面积超过124×104 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3%。喀斯特在中国和世界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在湿热气候和长期地壳间歇性上升作用等有利条件下,喀斯特洞穴十分发育。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区别于非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特点之一,与地表环境有不同的生态因子作用,造就独特的内部环境,形成特殊资源。通过对人类历史各阶段对喀斯特洞穴利用进行较粗略的回顾显示出,古今中外,洞穴成为喀斯特地区特别是不发达的喀斯特地区人类所必须利用甚至维系生存的一类特殊环境。这种生存方式世代相传逐渐的变成一种习惯,而这种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习惯也自然的被传承下来。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利用内容被摒弃的同时又出现很多新的方式。 中国贵州荔波和兴义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及缓冲区,为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发育区,并且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多元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自然、人文和谐发展是世界自然遗产理念,在保护资源的同时高度重视居民的生存与发展。《世界遗产公约》将文化与自然的概念有机...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洞穴环境构成框图(汪训一等,1998)
本文编号:3360901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洞穴环境构成框图(汪训一等,1998)
本文编号:3360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360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