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9 21:25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目前,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要素的制约作用日益突显。然而,与资源短缺并存的却是资源的浪费,资源节约已成为全社会必须关注的焦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缓解资源环境双重压力的有效途径,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因此,对如何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和特点进行阐述,客观地分析了浙江省资源短缺的状况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确了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管浙江省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通过国内外的比较,可以发现资源的节约空间仍然很大。通过解读浙江省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政策、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文章剖析了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从宏观上,用IPAT方程分析了浙江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定量关系,预测“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的能源消耗量和单位能耗水平,指出浙江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经济增长和能耗下降目标是...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1.2.2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1.2.3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径选择
    1.3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论研究及现实意义
    2.1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科学内涵分析
        2.1.1 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三种形态
        2.1.2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人本分析
        2.1.3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领域
    2.2 浙江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实意义
        2.2.1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要素制约的有效途径
        2.2.2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新压力的必然选择
        2.2.3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2.3 发达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2.3.1 “四倍数”与资源的效率革命
        2.3.2 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
        2.3.3 强调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及问题
    3.1 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现状
    3.2 浙江省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做法
        3.2.1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2.2 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3.2.3 制定政策导向
        3.2.4 加强监督管理
        3.2.5 开展宣传教育
    3.3 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潜力分析
        3.3.1 浙江省资源消费弹性系数较大,利用效率不高
        3.3.2 浙江省资源节约的潜力分析
    3.4 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3.4.1 鼓励资源节约的政策不到位
        3.4.2 激励节约技术创新的措施不得力
        3.4.3 约束资源浪费的法规不健全
        3.4.4 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不合理
        3.4.5 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
        3.4.6 监督资源浪费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第四章 定量研究:用IPAT方程分析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
    4.1 IPAT方程及能源效率模型
        4.1.1 IPAT方程
        4.1.2 单位 GDP能耗年下降率的临界值
    4.2 浙江省能源效率计算
    4.3 对浙江省能源效率计算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 浙江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五大途径
    5.1 节约能源
    5.2 节约水资源
    5.3 节约原材料
    5.4 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5.5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第六章 实证研究:构建浙江省资源节约型水泥工业体系
    6.1 加快淘汰机立窑,发展回转窑
    6.2 利用回转窑生产工艺,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6.3 发展水泥生产中的纯中低温余热发电
    6.4 提高水泥的散装率
第七章 构建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激励机制
    7.1 政府强力介入,政策明确导向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障
    7.2 科技创新先导,资源效率革命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关键
    7.3 加强节约宣传,提高节约意识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核心
    7.4 运用二种手段,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7.4.1 经济手段
        7.4.2 行政手段
    7.5 制定二种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7.5.1 税收政策
        7.5.2 投入政策
    7.6 建立三种制度,引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
        7.6.1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7.6.2 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7.6.3 节约资源奖励制度
第八章 构建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约束机制
    8.1 构建资源节约的地方性法规体系
    8.2 严格制定市场准入门槛
    8.3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标准体系
    8.4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税收体系
    8.5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价格体系
    8.6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监督管理体系
    8.7 完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考核体系
    8.8 建立“有权消费、无权浪费”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人本分析[J]. 戴田,董自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哲学思考[J]. 杨卫军.  理论月刊. 2006(11)
[3]基于IPAT方程的大连水资源效率研究[J]. 朱显成,刘则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4]积极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长效机制[J]. 初丽霞.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09)
[5]资源节约型社会与资源价格[J]. 戴冠来.  中国物价. 2006(08)
[6]谈资源综合利用与节约型社会建设[J]. 王春玲,黄秀海.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6(07)
[7]节约型社会与资源税制的完善[J]. 陈伟.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6(03)
[8]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两个着力点[J]. 侯远长.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6(02)
[9]体制创新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根本动力[J]. 宋葛龙,葛鹏洲.  中国改革. 2006(06)
[10]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陈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本文编号:3505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505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e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