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2-01-22 01:16
头足类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种类之一,已成为世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组成。根据1970—2016年世界各国头足类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世界头足类渔业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分析认为:1970—2016年世界头足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增长率达到3.68%,远高于同期世界海洋捕捞产量的增长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10—2016年,头足类捕捞产量占世界捕捞产量的比重稳定在4.5%~6.0%。不同年代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章鱼科的产量组成及其比重有所差异,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排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代各科所占比重依次为柔鱼类(58.41%)、枪乌贼类(11.98%)、章鱼类(8.92%)、乌贼类(8.40%)。亚洲在40多年的世界头足类渔业组成中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头足类产量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第1位下降到2010年代的第5位,我国从1970年代的第5位上升到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第1位。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的认知能力、开发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可...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9,2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16年世界海洋捕捞产量分布图
3期陈新军: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对策科、乌贼科和章鱼科最为重要,其累计产量占世界头足类产量的90%以上(表1)。图21970—2016年世界头足类捕捞产量及其占海洋捕捞总产量比重分布图Fig.2Cephalopodcatchanditsratiooftotalmarinecapturecatchintheworldfrom1970to2016表1按年代统计的世界头足类各类别的平均年产量Tab.1Annualaveragecatchofdifferentgroupsforcephalopodbasedontenyearsanalysis104t种类Species1970年代1970s平均值Average方差Variance1980年代1980s平均值Average方差Variance1990年代1990s平均值Average方差Variance2000年代2000s平均值Average方差Variance2010年代2010s平均值Average方差Variance其他头足类Cephalopoda1.380.494.073.0815.616.0933.674.2250.445.83枪乌贼类Loliginidae10.601.5820.958.8231.762.5336.753.7349.162.51章鱼类Octopodidae19.723.5323.062.8830.392.3233.643.7336.602.80柔鱼类Ommastrephidae68.1210.89110.8525.98177.2326.30233.0538.98239.7645.68乌贼类Sepiidae18.975.1926.963.1736.506.4238.846.5634.495.84合计Total118.7916.75185.8839.45291.5037.73375.9639.12410.4451.24纵观40多年的产量变化,柔鱼科、枪乌贼科和章鱼科的平均年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增长的幅度不一(表1)。枪乌贼类的平均年产量从1970年代的10.60万t增加到2010年代的49.16万t,增长到4.64倍;章鱼类的平均年产量从1970年代的19.72万t,增加到2010年代的36.60万t,增长到1.85倍;柔鱼类的平均年产量从1970年代的68.12万t,增加到2010年代的239.76万t,增长
的第5位,1980年代退居到6位,1990年代重回第5位,2000年代和2010年代均处于第一位。此外,秘鲁和越南的头足类产量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均处在8~10位,2010年代分别上升到第2和第3位。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各年代世界头足类总产量与各大州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表4):1970年代,亚洲﹥欧洲﹥非洲﹥美洲;1980年代,亚洲﹥美洲﹥非洲﹥欧洲;1990年代,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00年代,亚洲﹥欧洲﹥美洲﹥非洲;2010年代,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由此可见,亚洲在40多年的世界头足类渔业组成中地位极为重要。图31970—2016年5个国家和地区的捕捞产量分布图Fig.3Cephalopodcatchoffivecountriesfrom1970to2016表4按年代统计的世界头足类产量与各洲的灰色关联度分析Tab.4Greycorrelationvaluebetweendifferentcontinentsandcephalopodcatchbasedontenyearsanalysis年代Times1970年代1970s1980年代1980s1990年代1990s2000年代2000s2010年代2010s非洲Africa0.60730.64650.70130.52690.5707美洲America0.38800.68240.52420.58140.7369亚洲Asia0.81180.88250.94470.86540.7468欧洲Europe0.76430.60240.53220.72560.7968以2010年代头足类捕捞产量处在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秘鲁,越南)为例(图3),对其头足类的捕捞产量及其组成进行分析。由图3可知:中国大陆的头足类捕捞产量于2003年首次超过日本,其产量为80.9万t;以后其产量不断出现增长,到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152.8万t;2016年出现下降,其年产量为106万t(图3),2003—2016年头足类年产量均处在第一位。头足类产量组成以阿根廷滑柔鱼、柔鱼、茎柔鱼为主,其年累计产量为16万~81万t,占头足类的比重为24%~53%。2003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rojecting distributions of Argentine shortfin squid(Illex argentinus) in the Southwest Atlantic using a complex integrated model[J]. WANG Jintao,CHEN Xinjun,CHEN Y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8(08)
[2]东太平洋茎柔鱼生活史研究进展[J]. 胡贯宇,方舟,陈新军. 水产学报. 2018(08)
[3]西北太平洋柔鱼洄游重心年际变化及预测[J]. 魏广恩,陈新军,李纲.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8(04)
[4]The impact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n CPUE standardiza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fisheries[J]. 许骆良,陈新军,官文江,田思泉,陈勇.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8(03)
[5]Impacts of changing scale on Getis-Ord Gi* hotspots of CPUE:a case study of the neon flying squid (Ommastrephes bartramii)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J]. FENG Yongjiu,CHEN Xinjun,GAO Feng,LIU Y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8(05)
[6]基于海表温因子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资源丰度预测模型比较[J]. 张硕,李莉,陈新军. 水产学报. 2018(05)
[7]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J]. 李娜,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7(03)
[8]西北太平洋柔鱼BP神经网络渔场预报模型比较研究[J]. 魏联,陈新军,雷林,汪金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3)
[9]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资源渔场研究进展[J]. 魏广恩,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6(06)
[10]渔业管理策略评价及应用研究进展[J]. 何珊,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6(05)
本文编号:3601294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9,2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16年世界海洋捕捞产量分布图
3期陈新军: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对策科、乌贼科和章鱼科最为重要,其累计产量占世界头足类产量的90%以上(表1)。图21970—2016年世界头足类捕捞产量及其占海洋捕捞总产量比重分布图Fig.2Cephalopodcatchanditsratiooftotalmarinecapturecatchintheworldfrom1970to2016表1按年代统计的世界头足类各类别的平均年产量Tab.1Annualaveragecatchofdifferentgroupsforcephalopodbasedontenyearsanalysis104t种类Species1970年代1970s平均值Average方差Variance1980年代1980s平均值Average方差Variance1990年代1990s平均值Average方差Variance2000年代2000s平均值Average方差Variance2010年代2010s平均值Average方差Variance其他头足类Cephalopoda1.380.494.073.0815.616.0933.674.2250.445.83枪乌贼类Loliginidae10.601.5820.958.8231.762.5336.753.7349.162.51章鱼类Octopodidae19.723.5323.062.8830.392.3233.643.7336.602.80柔鱼类Ommastrephidae68.1210.89110.8525.98177.2326.30233.0538.98239.7645.68乌贼类Sepiidae18.975.1926.963.1736.506.4238.846.5634.495.84合计Total118.7916.75185.8839.45291.5037.73375.9639.12410.4451.24纵观40多年的产量变化,柔鱼科、枪乌贼科和章鱼科的平均年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增长的幅度不一(表1)。枪乌贼类的平均年产量从1970年代的10.60万t增加到2010年代的49.16万t,增长到4.64倍;章鱼类的平均年产量从1970年代的19.72万t,增加到2010年代的36.60万t,增长到1.85倍;柔鱼类的平均年产量从1970年代的68.12万t,增加到2010年代的239.76万t,增长
的第5位,1980年代退居到6位,1990年代重回第5位,2000年代和2010年代均处于第一位。此外,秘鲁和越南的头足类产量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均处在8~10位,2010年代分别上升到第2和第3位。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各年代世界头足类总产量与各大州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表4):1970年代,亚洲﹥欧洲﹥非洲﹥美洲;1980年代,亚洲﹥美洲﹥非洲﹥欧洲;1990年代,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00年代,亚洲﹥欧洲﹥美洲﹥非洲;2010年代,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由此可见,亚洲在40多年的世界头足类渔业组成中地位极为重要。图31970—2016年5个国家和地区的捕捞产量分布图Fig.3Cephalopodcatchoffivecountriesfrom1970to2016表4按年代统计的世界头足类产量与各洲的灰色关联度分析Tab.4Greycorrelationvaluebetweendifferentcontinentsandcephalopodcatchbasedontenyearsanalysis年代Times1970年代1970s1980年代1980s1990年代1990s2000年代2000s2010年代2010s非洲Africa0.60730.64650.70130.52690.5707美洲America0.38800.68240.52420.58140.7369亚洲Asia0.81180.88250.94470.86540.7468欧洲Europe0.76430.60240.53220.72560.7968以2010年代头足类捕捞产量处在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秘鲁,越南)为例(图3),对其头足类的捕捞产量及其组成进行分析。由图3可知:中国大陆的头足类捕捞产量于2003年首次超过日本,其产量为80.9万t;以后其产量不断出现增长,到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152.8万t;2016年出现下降,其年产量为106万t(图3),2003—2016年头足类年产量均处在第一位。头足类产量组成以阿根廷滑柔鱼、柔鱼、茎柔鱼为主,其年累计产量为16万~81万t,占头足类的比重为24%~53%。2003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rojecting distributions of Argentine shortfin squid(Illex argentinus) in the Southwest Atlantic using a complex integrated model[J]. WANG Jintao,CHEN Xinjun,CHEN Y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8(08)
[2]东太平洋茎柔鱼生活史研究进展[J]. 胡贯宇,方舟,陈新军. 水产学报. 2018(08)
[3]西北太平洋柔鱼洄游重心年际变化及预测[J]. 魏广恩,陈新军,李纲.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8(04)
[4]The impact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n CPUE standardiza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fisheries[J]. 许骆良,陈新军,官文江,田思泉,陈勇.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8(03)
[5]Impacts of changing scale on Getis-Ord Gi* hotspots of CPUE:a case study of the neon flying squid (Ommastrephes bartramii)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J]. FENG Yongjiu,CHEN Xinjun,GAO Feng,LIU Y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8(05)
[6]基于海表温因子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资源丰度预测模型比较[J]. 张硕,李莉,陈新军. 水产学报. 2018(05)
[7]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J]. 李娜,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7(03)
[8]西北太平洋柔鱼BP神经网络渔场预报模型比较研究[J]. 魏联,陈新军,雷林,汪金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3)
[9]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资源渔场研究进展[J]. 魏广恩,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6(06)
[10]渔业管理策略评价及应用研究进展[J]. 何珊,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6(05)
本文编号:3601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60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