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总体蓄积抽样设计与验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07 09:49
在西昌市森林资源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对总体蓄积抽样设计方式进行分析,为总体蓄积控制和抽样设计提供技术指导。采用随机布点和机械抽取的系统抽样方法,对标准差、样本单元数、抽样风险和样地布设模式进行分析。通过抽样样地蓄积实测调查验证,该方法的抽样精度满足调查要求。在进行总体蓄积抽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森林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样本单元数,并合理设置蓄积预估值,以取得调查精度与工作效率间的平衡。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1.1 研究范围
1.2 森林资源状况
1.3 森林资源特征
2 研究方法
2.1 抽样总体设计
2.2 抽样方法选择
2.3 精度与可靠性指标
2.4 样本单元面积
2.5 样本单元数估算
2.5.1 蓄积平均值预估
2.5.2 预估参数计算
2.5.3 样本单元数估算
2.6 抽样风险分析
2.7 样本布设方案
2.7.1 抽样范围选取
2.7.2 抽样间隔与样本单元确定
2.7.3 样本单元(样地)布设
2.8 补点方案
2.9 样地定位与周界测量
2.9.1 样地定位
2.9.2 样地周界测量
3 研究结果
3.1 实测样地数
3.2 实测抽样精度
3.3 小班调查蓄积与总体蓄积对比
4 结论与讨论
4.1 总体划分应综合考虑资源分布特征与样地数量
4.2 合理设置蓄积预估值最大和最小值
4.3 标准地目测调查训练十分重要
4.4 采用随机布点和机械抽取减少人为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混合模型的油松林分蓄积量预测模型的建立[J]. 王少杰,邓华锋,向玮,黄国胜,王雪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2]基于多阶抽样的林地蓄积量估测方法——以三峡库区为例[J]. 李云霄,彭道黎,何彦然,黄国胜,王雪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5)
[3]谈二类调查系统抽样存在误差的几点原因[J]. 刘长海,谢振财,王雨. 林业勘查设计. 2013(03)
[4]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蓄积连年生长率的研究[J]. 吴可,殷鸣放,周永斌,郭元涛,刘月洋,殷炜达,商士达,吴春雷.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6)
[5]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的改进及角规抽样监测体系的建立[J]. 佘光辉,林国忠,温小荣,林寿明,叶金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6]基于RS、GIS的呈贡县总体活立木蓄积量分层抽样控制方法[J]. 李章贵. 林业调查规划. 2007(02)
[7]控制二类调查蓄积的方法研究[J]. 刘羿,向新年,刘安兴.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05)
本文编号:3656200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1.1 研究范围
1.2 森林资源状况
1.3 森林资源特征
2 研究方法
2.1 抽样总体设计
2.2 抽样方法选择
2.3 精度与可靠性指标
2.4 样本单元面积
2.5 样本单元数估算
2.5.1 蓄积平均值预估
2.5.2 预估参数计算
2.5.3 样本单元数估算
2.6 抽样风险分析
2.7 样本布设方案
2.7.1 抽样范围选取
2.7.2 抽样间隔与样本单元确定
2.7.3 样本单元(样地)布设
2.8 补点方案
2.9 样地定位与周界测量
2.9.1 样地定位
2.9.2 样地周界测量
3 研究结果
3.1 实测样地数
3.2 实测抽样精度
3.3 小班调查蓄积与总体蓄积对比
4 结论与讨论
4.1 总体划分应综合考虑资源分布特征与样地数量
4.2 合理设置蓄积预估值最大和最小值
4.3 标准地目测调查训练十分重要
4.4 采用随机布点和机械抽取减少人为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混合模型的油松林分蓄积量预测模型的建立[J]. 王少杰,邓华锋,向玮,黄国胜,王雪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2]基于多阶抽样的林地蓄积量估测方法——以三峡库区为例[J]. 李云霄,彭道黎,何彦然,黄国胜,王雪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5)
[3]谈二类调查系统抽样存在误差的几点原因[J]. 刘长海,谢振财,王雨. 林业勘查设计. 2013(03)
[4]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蓄积连年生长率的研究[J]. 吴可,殷鸣放,周永斌,郭元涛,刘月洋,殷炜达,商士达,吴春雷.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6)
[5]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的改进及角规抽样监测体系的建立[J]. 佘光辉,林国忠,温小荣,林寿明,叶金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6]基于RS、GIS的呈贡县总体活立木蓄积量分层抽样控制方法[J]. 李章贵. 林业调查规划. 2007(02)
[7]控制二类调查蓄积的方法研究[J]. 刘羿,向新年,刘安兴.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05)
本文编号:3656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65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