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额济纳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因子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10 17:42
  湿地是一种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调节径流、地下水、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荒漠化蔓延等多种功能,从而受到了普遍重视,国际、国内有关研究也趋于完善。在中国湿地研究刚刚起步,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尤其对绿洲区域湿地进行系统研究的先例更少,足见我国对绿洲湿地研究力度不够。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内流区黑河流域下游,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态天然屏障,但是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因子的双重作用下,额济纳绿洲上游来水量持续减少,绿洲面积由50年代初期的3.2万平方公里,锐减到80年代的0.69万平方公里,目前仅存0.3328万平方公里。约有370万亩的水域、湿地变成流沙广覆、盐碱四起的荒凉景观。其生态屏障作用日益减退,成为我国沙尘暴的重要沙源之一,已经影响到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到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国防科研、稳固边疆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应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遥感、GIS技术支持下,首先对额济纳绿洲湿地...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湿地研究简述
        1 湿地及其分类
        2 湿地研究进展
        3 干旱区绿洲湿地研究探析
        4 RS、GIS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5 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目的、意义
            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一 额济纳绿洲概况
        1 自然地理条件
            1.1 气候
            1.2 地质与地貌
            1.3 植被
            1.4 土壤
        2 水系水资源
            2.1 水系变化
            2.2 天然降水
            2.3 入境地表水量
            2.4 地下水资源
        3 主要自然灾害
            3.1 干旱
            3.2 大风
            3.3 沙尘暴
        4 社会经济概况
            4.1 绿洲开发利用简史
            4.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 研究区范围的界定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1 遥感数据
        2 非遥感数据
    二 技术方案
        1 研究步骤
        2 技术路线
    三 遥感数据处理
        1 影像合成
        2 影像增强处理
        3 影像纠正
        4 影像镶嵌
        5 影像融合
        6 信息提取
    四 额济纳绿洲湿地分类及其解译标志的建立
        1 额济纳绿洲湿地分类
            1.1 分类原则
            1.2 分类基本思路
第四章 湿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一 湿地现状分析
        1 2002年湿地面积情况
        2 2002年湿地空间分布格局
    二 湿地动态变化分析
        1 湿地总体变化情况
        2 各时段湿地变化情况
            2.1 1989年至2000年
            2.2 2000年至2002年
            2.3 1989年至2002年
        3 各时段湿地空间变化格局
    三 额济纳绿洲湿地变化特征
第五章 湿地变化可能原因探讨
    一 诱发驱动因子
        1 自然原因
            1.1 气候因子
        2 人文原因
            2.1 文化因素
            2.2 人口因素
            2.3 社会经济发展
            2.4 政经体制及决策因素
            2.5 人类开发利用活动
    二 直接驱动因子
        1 上游来水量
        2 地下水位变化
第六章 湿地变化的环境后果
    1 直接环境后果
        1.1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
        1.2 森林锐减
    2 间接环境后果
        2.1 生物多样性降低
        2.2 土地荒漠化迅速扩张,风沙危害加剧
第七章 结论及讨论
    一 结论
    二 讨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贾萍,宫辉力,赵文吉,李小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2]试论黑河市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马喜龙,季威.  黑河学刊. 2003(03)
[3]湿地的功能和价值[J]. 曲伯华.  环境导报. 2002(04)
[4]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和中国湿地科学研究优先领域与展望[J]. 杨永兴.  地球科学进展. 2002(04)
[5]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J]. 吕宪国.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2(03)
[6]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J]. 杨永兴.  地理科学进展. 2002(02)
[7]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与水资源的关系[J]. 钟华平,刘恒,王义,托娅,耿雷华,颜志俊.  水科学进展. 2002(02)
[8]西北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上)[J]. 武选民,史生胜,黎志恒,郝爱兵,乔文光,余志山,张顺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2(01)
[9]关于湿地[J]. 谢永刚.  水利天地. 2001(10)
[10]湿地与湿地公约[J]. 李禄康.  世界林业研究. 2001(01)



本文编号:3705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705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