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阜新天然沸石开发利用的基础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2 08:09
  阜新天然沸石不但储量大,并且多数均为高品位沸石,但长期以 来主要用作水泥混合材料,浪费了大量优质资源。为促进阜新天然沸 石资源的深加工利用,本文系统地对阜新天然沸石进行基础性测试和 相关研究工作,通过采集、制样、实验、分析过程对阜新天然沸石的 基础性质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对阜新天然丝光沸石与斜发沸石进行了 物相、结构、成分进行测试分析,同时在分析研究阜新丝光沸石、斜 发沸石的岩石特性、物理化学性质基础上,开展两种沸石的基础理论 研究,即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粒度沸石性质,建立沸石磨矿数学模型, 针对几个不同粒度的沸石进行粒度与几种性能的数据拟合,建立模型。 根据粒度与性质之间的数学模型,为现实生产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 根据阜新天然沸石的性质和特点,论文对阜新天然沸石的各种可能的 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探索开发应用型产品沸石土壤改良 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国内外沸石研究与利用现状
        1.1.3 阜新沸石研究与利用现状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研究意义
2 阜新天然沸石矿概况
    2.1 阜新天然沸石的地质成因
    2.2 阜新天然沸石的赋存概况
    2.3 阜新天然沸石矿体特点及矿区概况
    2.4 阜新天然沸石在显微镜下的观察
3 阜新天然沸石特性实验研究
    3.1 超细粉碎加工及粒度特性
        3.1.1 破碎磨矿仪器
        3.1.2 磨矿方式的确定
        3.1.3 制备不同粒度的沸石矿物
        3.1.4 显微镜下观察各粒度情况
        3.1.5 阜新沸石超细化表面润湿接触角测定
        3.1.6 吸附水测试
        3.1.7 阜新沸石与液体纯水混合热量测定
    3.2 沸石真密度的测定
    3.3 沸石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3.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3.2 测定不同粒度沸石阳离子交换量
        3.3.3 用沸石阳离子交换量换算中沸石含量
    3.4 化学分析
    3.5 阜新天然沸石差热分析
    3.6 阜新天然沸石红外光谱分析
    3.7 阜新天然沸石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4 阜新沸石磨矿数学模型研究
    4.1 超细粉碎模型建立
        4.1.1 试验条件与结果
        4.1.2 用 MATLAB进行曲线拟合
    4.2 阜新沸石粒度与阳离子交换量(CEC)值模型
    4.3 阜新沸石粒度与饱合吸水量模型
    4.4 阜新沸石粒度与液体纯水混合热量模型
5 阜新天然沸石矿深加工利用途径探索
    5.1 阜新天然沸石应用途径分析
        5.1.1 化工添加剂
        5.1.2 水处理吸附剂
        5.1.3 其它应用途径
    5.2 阜新天然沸石在土壤改良上的应用
        5.2.1 沸石土壤改良理论分析
        5.2.2 沸石在土壤改良中应用简介
        5.2.3 阜新天然沸石土壤改良剂加工方法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沸石超细粉碎研究[J]. 孟凡娜,马云东,张海军.  中国矿业. 2004(12)
[2]阜新天然沸石加工利用初探[J]. 孟凡娜,马云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3(S1)
[3]天然沸石改良土壤的作用机理[J]. 徐根洪.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3(05)
[4]非金属矿物在改善农业环境中的作用[J]. 李旭.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3(02)
[5]沸石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 曹建劲.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2(12)
[6]天然沸石及其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前景[J]. 傅东.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2(04)
[7]搅拌磨超细粉碎过程模拟[J]. 吴澜尔,韩凤兰.  矿产综合利用. 2002(03)
[8]亚微米碳化硅超细粉碎实验研究[J]. 吴澜尔,祁利民,刘雅琴.  宁夏工程技术. 2002(01)
[9]天然沸石吸附性能与阳离子组分之间的关系[J]. 张寿庭,赵鹏大,陈建平,徐旃章,郑明华.  地球化学. 2001(05)
[10]沸石的性能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王秀春,丁志斌,都的箭.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本文编号:3706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706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b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