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脚墟场交换行为的理性
发布时间:2017-10-09 18:41
本文关键词:坡脚墟场交换行为的理性
更多相关文章: 土家族 坡脚墟场 交换行为 经济理性 社会理性
【摘要】: 坡脚墟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市场,兴起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村,有着它独特的运行方式,与大中城市的市场运行更多地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同,坡脚市场的运行除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外,更多地与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持着重要联系,并受其影响。 本文以龙山县坡脚墟场为个案,综合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墟场的变迁,墟场交换主客体,特别是对墟场交换行为理性分析,力图揭示隐藏在交换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文章重点从交换过程、交换权利的体现和交易风险的规避三方面对坡脚墟场交换行为的经济理性进行阐述。追求利益的“经济人”假设是具备经济理性的人类行为之不可动摇的前提假设,,同样,在坡脚墟场的经济交换中,无不渗透着经济理性的因子。但交换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在“讨价还价”中以及交换过程中都体现了村民对非经济利益的权衡,经济过程绝非冷冰冰计算的合理性,它总是沉浸在文化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此文化环境中,每个人都遵守自己所属群体的规则、习俗和行为模式,并凝结出共同的社会价值目标,激励着该共同体成员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乡村墟场从本质意义上,无非“是一种创造交换环境的制度复合体”。墟场交换行为并不只是经济性的交往,它总是融合在一定的民俗文化的大环境中,在与其他的文化要素的交互影响中体现自己的作用。
【关键词】:土家族 坡脚墟场 交换行为 经济理性 社会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C95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导论10-20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10-12
- (一) 研究缘起10-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二、研究理论与方法12
- (一) 研究理论12
- (二) 研究方法12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12-17
- (一) 对农村集市与集市贸易的研究12-15
- (二) 对影响农村集市发展因素的研究15
- (三) 土家族地区农村集市的研究15-17
- (四)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7
- 四、研究基本思路与创新17-18
-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17-18
- (二) 本文创新之处18
- 五、调查点生境18-20
- (一) 坡脚的自然生态环境18
- (二) 坡脚的社会文化环境18-20
- 第一章 坡脚墟场的变迁20-25
- 一、土家族地区集镇(场)概述20
- 二、坡脚墟场的成长20-25
- (一) 孕育形成20-22
- (二) 曲折发展22
- (三) 稳步壮大22-25
- 第二章 坡脚墟场交换的主客体25-29
- 一、墟场交换的主体25-26
- (一) 买方25
- (二) 卖方25
- (三) 收购商25-26
- (四) 经纪人26
- 二、墟场交换的客体26-29
- 第三章 墟场交换行为的“经济理性”29-33
- 一、互惠互利下“人情”的淡化29-30
- 二、交换权利的体现30-31
- 三、交换风险的规避31-33
- 第四章 墟场交换行为的“社会理性”33-41
- 一、“讨价还价”的社会理性34-36
- 二、“交换”之外的社会认同36-38
- 三、社会风俗习惯的反映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46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永辉;1949—1966年苏北农村集市贸易变迁[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1001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0018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