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从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看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13 04:14

  本文关键词:从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看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文化 成吉思汗祭祀 保护与发展


【摘要】: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涉及民族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各个方面,制约着每一个民族成员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量和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主流文化和强势文化给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新的挑战。大批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有些文化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失,许多传统的节日、民间艺术、民间歌舞被人们淡忘。在文化旅游开发中,有些民族文化过度依赖文化旅游,成了旅游产业挣钱的资源和工具,失去了文化的本来面目。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群体一致认同,经过世世代代传承、淘汰而得以保留,至今仍为本民族共同遵守的行为范式、价值体系、民间信仰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重视和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于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力培育良性的文化生态,树立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推进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成吉思汗祭祀,是鄂尔多斯草原上蒙古族对自己祖先成吉思汗的祭祀活动,这个祭祀是从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已有785年的历史,较完整的保留传承了十三世纪古老的宫廷祭祀文化,令人震撼、惊叹。我曾多次膜拜成吉思汗陵,拜访多位守陵人达尔扈特,深入分析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保护、发展与传承。虽然文化具有独特性,不同文化的内容、表现形式等等都具有各自的特性,但文化发展的理念是相通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也必然有其可取、借鉴之处。本文通过对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分析,希望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通过研究认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文化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发展精神支柱、内在动力;把握好文化旅游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有积极作用;文化的广泛重视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成吉思汗祭祀 保护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D63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综述11-13
  • (三) 研究目标13
  • (四) 研究方法13-14
  • 一、 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和地位14-18
  • (一) 文化充满时空14-15
  • (二) 民族文化凝聚人心15-16
  • (三)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共同构成并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16-18
  • 二、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18-24
  • (一)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成就18-22
  • (二)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22-24
  • 三、 成吉思汗祭祀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典范24-28
  • (一) 成吉思汗祭祀的历史渊源24-25
  • (二) 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25-28
  • 四、 从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保护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28-48
  • (一)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28-31
  • 1、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进步的过程28-29
  • 2、 民族文化的创新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9-31
  • 3、 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能力31
  • (二) 文化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31-38
  • 1、 传承人的作用32-33
  • 2、 物质性文化载体的作用33-34
  • 3、 相关文化的互相拉动作用34-35
  • 4、 高度重视文化载体建设35-38
  • (三) 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发展精神支柱和动力38-42
  • 1、 文化自觉的内部效应40-41
  • 2、 文化自觉的外部效应41
  • 3、 把文化自觉落到实处41-42
  • (四) 促进文化旅游对民族文化发展和保护的积极作用42-45
  • 1、 合理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促进了文化旅游的良性发展43-45
  • 2、 建立科学的文化旅游经营管理45
  • (五) 文化的广泛重视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5-48
  • 1、 文化的广泛重视有利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45-46
  • 2、 大力发挥文化的重视力量46-48
  • 结束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温开照;;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李华成;;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之完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王秋生;杨永军;;文化传播的载体:从结绳记事到抽象文化的物化[J];新东方;2006年04期

5 和少英;;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李宗桂;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史本林;赵文亮;;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理念[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 主席团委员 白庚胜;[N];中国艺术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益峰;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解读[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2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022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3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