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民族志与写文化——基于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观察、新探索与新主张
本文关键词:微信民族志与写文化——基于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观察、新探索与新主张
更多相关文章: 微信民族志 民族志书写 拼插式书写 倒差序格局 “群学” 写文化
【摘要】:当下中国社会发生着一种由渐变到巨变的深刻"转型"(transformation),需要一种新的人类学书写态度和方法。与西方文化相比,我们要看到中国文化中的"变动性",而非保守性。而变动性虽然意味着风险,更潜藏着机会。"枝杈社会"是中国经济在大风险中持续向好的社会动力,它要求一个人做他应该能够驾驭的事情,而微信正是继房地产之后给中国老百姓全体的又一次的参与式的机遇。微信使人与人的关系呈现一种差序格局的颠倒,并通过使真实扭曲化来实现一种真实性,老百姓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文化,创造语言,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群学"。在微信群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过去我们认为技术造成了人群的分离,而微信时代,虚拟技术却使这种分离技术失灵了。此外,互联网也使知识的储备被知识的搜索与创造所代替,世界因为便捷的互联互通变得"平面化",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在时空安排上日益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状态。而对这样的社会转型,田野在场对于民族志的书写是否还是那么重要。在一个微信的时代里,作为一种人类共同体的世界共同体的场景想象已经变得很容易实现了,今天的人类学民族志的书写或许可以变成一种拼插式的创新。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文化转型背景下乡土社会秩序的变迁与重建研究》(项目编号:15ASH012)的资助
【分类号】:C912.4
【正文快照】: 今天的世界,生活和娱乐之间越来越无法区分开来,与此同时,学术与生活也无法真正区分开来了。2015年前后,我曾经提出过“线索民族志”这个概念,核心指出要对一个引导问题发现的线索呈现有一种持续不断的追溯。[1](P.47-57)在我看来,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探讨微信民族志的问题,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银兵;;批判与反思:实践民族志建构的必然性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2 彭官章;朴永子;;关于民族志编纂中的几个问题[J];民族论坛;1985年04期
3 ;《黑龙江省志·民族志》编修方案[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5年03期
4 史萍;;十省区民族志篇目座谈会在贵阳举行[J];民族论坛;1987年03期
5 盘国金;坚持实事求是 不断提高民族志质量[J];民族工作;1994年03期
6 高丙中;民族志经验研究[J];思想战线;2005年03期
7 张进;;民族志[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3期
8 洪颖;;共域的多重场景定义:仪式、表演或游艺——一个村落艺术活动的民族志反观[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麻国庆;;民族志经验反思 主持者言[J];思想战线;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对民族志品质问题的反思[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迪;;跨越线上/线下的二分观念 论网络民族志多元化的“田野环境”(英文)[A];2013年“两岸三地五院研究生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海外民族志[A];共识(2010春刊03)[C];2010年
3 岳淼;;台湾高山族影像纪录和民族志电影[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吴扎拉克尧;;黑龙江省民族志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浅议[A];黑龙江省第二轮修志“质量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昌都地委党校 巴桑曲措;关于民族志的真实性问题[N];西藏日报(汉);2012年
2 本报记者 张清俐 张杰;本土化民族志在范式反思中超越西方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毛翠香;《青海省志?民族志》首发式举行[N];青海日报;2009年
4 张佩国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暨人类学研究所;整体的历史与弥散的道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实习生 梁小丽 高荧;梁钊韬 他的经历本身堪称一部人类民族志[N];南方日报;2013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硕士 孙艳艳;民族志中的个人化书写可以走多远[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年
7 黄柏权;一个土家山乡的真实记录与深度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陈湘邋王珍;被淡忘的民族志电影[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陈建樾;从着眼过去到关注现代: 林惠祥与台湾少数民族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王敏;民族志视角中的现代伊犁赞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学礼;以镜头“写”文化:民族志电影制作者和被拍摄者关系反思[D];云南大学;2015年
2 茆晓君;风雨中的飘摇[D];上海大学;2011年
3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海燕;大班幼儿玩伴选择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韩s,
本文编号:1187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87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