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聚居区的哈尼族与汉族居民相互文化适应研究——基于云南省金平县马鞍底乡的调查
本文关键词:哈尼族聚居区的哈尼族与汉族居民相互文化适应研究——基于云南省金平县马鞍底乡的调查
【摘要】:为了解云南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居民相互的文化适应情况,以哈尼族聚居区为目标,使用双维度文化适应问卷,对金平县马鞍底乡的511位哈尼族和汉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同化,分离和边缘化文化适应倾向得分都高于融合型,但不同民族间总体关系和谐。此外,哈尼族和汉族居民的文化适应倾向受到文化水平,定居时间,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影响,但具体表现有所区别。研究对可能影响文化适应状况的个人原因,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促进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和谐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在国内民族地区对双维度文化适应理论进行进一步检验和发展,并提升其应用价值的必要。
【作者单位】: 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配置正义与关系正义双重视域中云南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XMZ066)阶段成果
【分类号】:C912.4
【正文快照】: 一、前言 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也被称为文化涵化,可以泛指人与其他文化的人或社会信息接触时所产生的变化。(1)文化适应是民族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特别在人口频繁发生跨文化流动的今天,其重要性越发突出。文化适应的具体概念在不同时代有所差别,但均涉及到人类在不同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常永才;;人类学经典涵化概念的局限及其心理学视角的超越[J];世界民族;2009年05期
2 张劲梅;张庆林;;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分类学研究——对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抽样调查[J];思想战线;2009年02期
3 植凤英;张进辅;;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整合[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4 谢涌;朱波;;哈尼族传统习俗与森林资源管理——以云南金平马鞍底乡为例[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余伟,郑钢;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6 刘凤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与森林资源的管理——云南金平马鞍底乡部分哈尼族村寨的案例研究[J];林业与社会;2004年02期
7 李安民;;关于文化涵化的若干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乐;何莹;;哈尼族聚居区的哈尼族与汉族居民相互文化适应研究——基于云南省金平县马鞍底乡的调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朱鸿军;季诚浩;;被压抑的仪式传播——清初经筵的文化涵化、移转和控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3 张伟;;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4 温晔;;浅析文化适应[J];山西青年;2016年13期
5 范莉娜;;旅游情境中的文化适应研究:基于心理学的视角[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6 杨爱;;社会工作视域下随迁儿童社会融入性问题的浅析[J];法制博览;2016年17期
7 范静;;独立学院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问题探究——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6年21期
8 马月飞;;数据新闻在国际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策略[J];青年记者;2016年14期
9 贺腾飞;;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场景下的汉族中学生涵化态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年05期
10 杨洪波;叶茂盛;;趋同与求异:祭祀仪式中的丽江纳西族“打跳”与藏族“锅庄舞”[J];体育文化导刊;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 常永才;;农村民族社区儿童上中学的涵化与心理适应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尹可丽;;族群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4 韩忠太;;论心理人类学研究中的主位方式与客位方式[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王洪礼;周玉林;;城乡高中生认知方式与创造力关系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6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孙东方,常永才;民族心理研究中文化偏差的克服:向文化人类学借鉴[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张世富;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万明钢,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10 嘎日达;论科学研究中质与量的两种取向和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希;文化适应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滞留[J];八桂侨史;1999年01期
2 曹云华;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3 张京玲;张庆林;;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态度模式与文化适应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52期
4 石卉;;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J];唯实;2009年11期
5 严秀英;;中韩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0年11期
6 荀利波;;少数民族文化的跨文化适应与地方文化建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3期
7 巫秋玉;融合抑或游离:居英香港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1期
8 陈菊倩;;文化适应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3年32期
9 杨扣;美国苗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焦连志;;论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杨燕;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知;试析中国留美高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对策[D];重庆大学;2011年
2 董会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姚金安;在日中国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考察[D];湖南大学;2013年
4 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佳鹏;上海市新疆中职班学生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蔡火林;甘孜藏区外来教师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朱艳霄;壮族布岱族群女性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8 丁方超;来华华裔留学生文化适应情况调g敫霭阜治鯷D];复旦大学;2014年
9 钱绘旭;东南亚留学生在云南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健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13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21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