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乌珠穆沁蒙古人传统本命年习俗及其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22:29

  本文关键词:乌珠穆沁蒙古人传统本命年习俗及其现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乌珠穆沁蒙古人 本命年习俗 传统 变迁 社会功能


【摘要】:本文以乌珠穆沁蒙古人本命年习俗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考察为主,结合相关文献对乌珠穆沁蒙古人本命年习俗的传统与现状进行对比,并分析了现代情境下,延续本命年习俗所产生的利与弊。 本文由绪论、乌珠穆沁蒙古人传统本命年习俗、乌珠穆沁蒙古人本命年习俗的变化与影响、乌珠穆沁蒙古人本命年习俗的社会功能、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六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交待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从乌珠穆沁蒙古人尊老爱幼的具体表现和崇尚“过七次本命年”习俗来阐释乌珠穆沁蒙古人重视本命年习俗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乌珠穆沁蒙古人传统本命年习俗。 第二章通过研究乌珠穆沁蒙古人本命年习俗的现状,对本命年习俗的变化、变化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乌珠穆沁蒙古人传统本命年习俗与现代情境下的本命年习俗的社会功能。指出传统本命年具有加强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沟通情感和对过本命年者进行约束的作用,而当下的本命年习俗具有娱乐和传承民族传统游艺方式的作用。 结论中,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从习俗的视角对传统本命年与现代情境下的本命年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92.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方金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7 宋燕鹏;张素格;;石家庄市“城中村”村落文化调查研究之一——裕华区槐底村民间信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8 尹得举;叶苹;;西安mP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9 朱慧贤;;花腰傣的劳动生产民俗与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以捕鱼习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10 武抒祖;;远古心灵的一面镜子——甘肃会宁境内丧葬礼仪的巫术文化心理探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马忠才;;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民俗学、经济社会学视角——对同心县、利通区农村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海德;;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概念的认知与检讨——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7 麻三山;;民俗文化村开发设计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8 文忠祥;;信仰民俗与区域社会秩序——以青海土族纳顿、醮仪、六月会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9 冯雪红;张廷刚;;经济发展与文化生存——现代语境中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伟;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对乡镇、街道(社区)和谐发展的促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邢玉梅;鲁迅与民俗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永奇;广告影像批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6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216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a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