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美国著名文化社会学家Jeffery Alexander教授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7-11-24 16:10

  本文关键词:美国著名文化社会学家Jeffery Alexander教授访谈录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范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 美国耶鲁大学 文化社会学 学士学位 新闻工作者 大学社会学系 康斯坦茨大学 新功能主义 研究中心


【摘要】:正[被访者简介]杰夫瑞·亚历山大(Jeffery Alexander)教授,1947年生,耶鲁大学社会学系莉莲·沙旺森·萨登教授,文化社会学中心发起人、主任。享誉世界的著名文化社会学家,新功能主义代表人物。他于1969年以优等成绩获得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7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曾担任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系主任,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瑞典社会科学高级研究委员会、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从事过研究工作,并曾任教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分类号】:C912.4
【正文快照】: [被访者简介]杰夫瑞·亚历山大(Jeffery Alexander)教授,1947年生,耶鲁大学社会学系莉莲·沙旺森·萨登教授,文化社会学中心发起人、主任。享誉世界的著名文化社会学家,新功能主义代表人物。他于1969年以优等成绩获得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7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远琪;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摩擦与融合[J];湖湘论坛;2002年03期

2 李保全;先进文化范式与先进文化建设[J];求实;2004年S3期

3 王志强;欧洲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及文化理论发展[J];德国研究;2005年01期

4 丁晓丽;试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网络文化的建设[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郑文宝;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区别探略[J];理论探讨;2005年03期

6 蒋兆雷;叶兵;;关于都市“萌文化”现象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7 陶鹏;;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自觉的提升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8 赵传珍;;文化作为整体生活方式内涵的多维解析[J];理论界;2013年06期

9 王迪;论行政文化范式的历史变迁[J];唯实;2000年05期

10 解斌;;开放与宽容: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诉求[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生贵;;发现优势 坚持创新 走向超越——再论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2 ;视觉转向的文化症候[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3 白华;;全球化与文化求异语境下全球媒介的互动共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4 袁潇;风笑天;;改革开放30年我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5 金吾伦;;创新文化范式的建设重在组织学习[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姜美玲;;从文化发展的视角看改革开放[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钧 吕园园;经典重读和文化消费的双重取向[N];文艺报;2009年

2 向勇 欧阳天;网络文化的辩证思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淮海工学院 尹德树;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12年

4 向昆 奚建武;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N];文汇报;2001年

5 李悦春;我们处于文化传播时代[N];云南日报;2003年

6 ;网络文化[N];河南日报;2002年

7 马美莉;建设和谐文化要重视提高三种能力[N];台州日报;2007年

8 孟威;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共生[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高琪;徐国源:为“大众文化”编制定位地图[N];苏州日报;2012年

10 艾斐;以中国文化范式讲好中国故事[N];中国文化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贾明;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斌;消费文化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美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幸;“话语民主”对行政文化范式的解构与建构[D];湘潭大学;2015年

2 刘梦璇;生成表皮[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3 曲乐;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宋柳;新媒体语境下“星座文化”的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库勒孜依拉·吐尔逊;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报道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6 裴艳庆;新媒体时代微文化的规范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樊莹莹;网络文化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D];吉林大学;2011年

8 闫勇;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嬗变[D];郑州大学;2002年

9 李华;我国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话语体系重构[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叶俊松;大众文化视阈下娱乐偶像的颠覆与解构[D];湖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22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222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