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系文化圈的发展与东夷、淮夷等夷族的形成
本文关键词:淮系文化圈的发展与东夷、淮夷等夷族的形成
【摘要】:新石器至商周时期,淮河流域自身形成了一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淮系文化圈。通过淮系文化圈的形成及发展的观察,可以有助于对东夷、淮夷等淮系族群早期历史的研究。东夷族群在公元前5500年至前5300年前后已初步形成,其主源之一为颍水流域的贾湖居民;至大汶口文化时期,东夷中的少昊氏族崛起;商周时期,部分东夷南迁至沿淮、江淮一带,与当地夷人形成淮夷。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878;K28
【正文快照】: 东夷与淮夷族群为历史上重要的两大族群,均创造过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同是创造中华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夷族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徐旭生先生考证,东夷与华夏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大部落集团,[1]中华文明的曙光甚至就诞生于这东西方两大部落集团的互相竞争与制衡中。然而由于长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汝涛;东夷与东夷文化[J];齐鲁学刊;1984年01期
2 郭泮溪;东夷文化管窥[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3 王震中;史前东夷族的历史地位[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06期
4 阿金;我院成立东夷文化研究室[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王瑞功,许峰;从龙凤形象的塑造论东夷文化的历史进程[J];临沂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6 孙玮;也谈龙凤形象的塑造及东夷文化的历史地位[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罗骥,巩红玉;论汉族主体源于东夷[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京龙;;东夷文化对中国早期体育活动蕴生的影响[J];管子学刊;2007年03期
9 何德亮;;试论青州地区的东夷文化[J];管子学刊;2009年01期
10 张崇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源于东夷说述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玉华;许万林;;我国东夷氏族集团体育文化的流变及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崔永胜;;舜与《韶》乐及与东夷文化关系浅议[A];2009中国(诸城)大舜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光亮 本报通讯员 张海铎;东夷文化产业园落户胶南[N];青岛日报;2011年
2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钱益汇;先秦时期东夷文化与中原文明的互动与交流[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龙丽玲;追寻东夷族的文化足迹[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本报驻山东记者 冯维国;“东夷骨刻文”译读的文化旅游价值[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刘洪石 宋雅浪;东夷文化折射中华文明[N];连云港日报;2006年
6 王绪华 唐士文;灿烂辉煌的东夷文化[N];山东科技报;2003年
7 王瑞霞;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及影响[N];中国文物报;2010年
8 山东省青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田素英;谱写文化名城新篇章[N];农民日报;2008年
9 孙方凯;入城即是画中人 青州变身大景点[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北京审美文化史”课题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邹华;北京审美文化的三边构架与三点轮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锟;东夷文化的考古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真真;基于东夷文化的中国上古体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雅峰;华夏、东夷、苗蛮[D];山西大学;2011年
3 高守强;东夷在中国古代文明孕育和早期国家形成中的重要作用[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军强;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D];郑州大学;2013年
5 王爱民;商与东夷关系浅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洪玲;论东夷文化在青州东夷文化生态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张永圣;《山海经》中的东夷古史与传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少君;先秦齐鲁地区移风易俗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乐兴;“勿忘在莒”:莒国及莒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02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0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