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形塑的文化符号——新疆伊犁回族内部身份认同研究
本文关键词:“时间”形塑的文化符号——新疆伊犁回族内部身份认同研究 出处:《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因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和宗教派别(门宦)的多样性,地方认同和宗教认同成为回族内部一种普遍性身份认同。作为一个历史移民群体,伊犁回族内部还有"时间"认同。综合起来,当地回族身份认同大体上由此三类构成。前两者与内地回族内部认同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性,后者则是当地独有的一种认同形式———"老新疆"与"黑户儿",其为因"时间"而形塑的移民文化符号,并成为"你""我"之间一个鲜明的身份标识。
[Abstract]:......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曼纽尔·卡斯特认为:“认同是人们获得生活意义和经验的来源,是个人对自我身份、地位、利益和归属的一致性体验。”[1]“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是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它源于个体的社会群体成员身份,以及与此身份相关的价值和情感。”[2]106身份认同作为社会认同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莹;;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丁宏;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3 马建春;浅析族群关系中的文化认同——以河湟地区族群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2 梁剑琴;田春蕾;;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社会建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赵书;;北京城市性格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顾明远教授比较教育研究思想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5 杜丽燕;;浅谈软实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6 王秀荣;吴丽生;刘靖宇;曹华;王凌娟;;人类体质的演化与东方人的运动能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7 谢婉若;杨晓云;;少数民族影视中人声话语艺术研究[J];今传媒;2011年01期
8 贾晓明;雷雨佳;;早年被收养大学生自我认同发展的质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冯淑丹;闫秀峰;江琦;;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黄富峰;;大众传媒的功能和媒体社会的特征[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陆小聪;;论体育的符号意义及其社会功能[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陆俊;;论网络社会运动[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朱克军;;科技哲学与人类学交叉领域的新探索——多重声音解读技术奴役困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魏爱棠;;全球化语境下的农村学校教育和农村文化认同——对农村学校教育文化反思的再反思[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梁剑琴;;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社会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廖亮;;当代中国社会认同的建构——基于中国电视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志红;谢薇;;民族医学的研究应该具有人类学的眼光和胸怀——民族医学研究的观念和方法浅谈[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方秀云;;城市社区何以可持续发展[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7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婷婷;旅游管理专业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倩;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4 谌凤;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职业认同中的应用与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行;构建服务型政府视阈下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孟振兴;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麻小兵;民国时期张家川商业贸易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汤顺霞;苦水高高跷及其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宏;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J];宁夏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2 金刚,刘明华;中国化:外来宗教适应中国社会的表现形式[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3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威;;身份的现代性意蕴[J];唯实;2006年07期
2 闫广芬;杨洋;;累并快乐着——某国家重点中学女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彭远春;;论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市杨园社区餐饮服务员的调查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4 刘守文;;民间思想和民间思想者——王明生《三十六说》读后[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5 郭杰;葛孝亿;;共识与冲突:我国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的现实审视[J];传承;2009年20期
6 黄宏姣;;民间知识分子的身份尴尬——民间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研究之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郑耀抚;;青年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体验与身份认同[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8 陈丽琴;;建国以来女县长身份认同变迁透析——基于湖北省35个女县长的访谈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4期
9 潘江曼;;闲逛者的视觉消费[J];学理论;2011年01期
10 马金龙;李录堂;;对银川市八零后回族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市民化的调查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峰;;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山西省政治学会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农民工中的青年技工[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5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鲍迎迎;;论《灶神娘娘》中的母女关系与身份认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新慧;;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状态分析——以杭州市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婷婷;;盛宴的背后——在青春文学中寻找和重构青少年身份认同[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朱冰;;《包法利夫人》精神批评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学博士 刘伟;身份认同:我们共同焦虑之源[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彭兴庭;身份认同关键在社会转型[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3 复旦大学历史系 赵嗣胤;解读1500年的都市繁华[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邢军;行业协会的身份认同与法律规范[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记者 杨彦华;华侨文学奖:身份认同与文化还乡[N];中山日报;2009年
6 萧坊;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城市开放[N];福建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昭;华童寻根:走出身份认同困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的最大危机是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韩玉玲;身份认同是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前提[N];湘声报;2006年
10 吴挺;请君入“圈”[N];计算机世界;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丹;仪式音声与执仪者的身份认同[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寻阳;我国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6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熊红萍;伦敦和身份认同再定位:战后英国少数族裔文学中间接的局内人、回归者和空中飞鸟[D];武汉大学;2013年
8 张常勇;商周青铜艺术身份认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益;马丁·瓦尔泽小说《迸涌的流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泽英;第二代成年美籍华裔身份认同的特点[D];外交学院;2008年
3 钟慧;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看黑人女性身份认同之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官淑华;理解教师成长中的身份认同:对两位高中英语教师职业生涯的案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鑫;草根型民间慈善组织身份认同的社会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苓;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灿;春节联欢晚会:“在家感”的营造[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静;李碧华情欲小说中的性别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正荣;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孟慧;农民工的消费方式和身份认同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0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5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