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明先生与《民族学》
本文关键词:李绍明先生与《民族学》 出处:《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李绍明先生 《民族学》 学科体系 学术史意义
【摘要】:《民族学》作为李绍明先生出版的仅有的几部民族学基础性著作之一,是他积极呼吁并亲自践行"建立中国马克思主民族学学科体系"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民族学》一书的公开出版发行,具有极强的学科史意义和理论价值,是学界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
[Abstract]:Ethnology is one of the few basic works of ethnology published by Li Shaoming. It is an important landmark achievement of his active appeal and personal practice of "establishing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Chinese Marx's Master Ethnology".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Ethn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in the history of the subject. Is a valuable academic knowledge wealth.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宗教信仰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研究”(11xzj010)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作为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始终关注并切实推动民族学与人类学的本土化发展,并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民族学学科的重建和发展中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在他的学术与人生历程中,对于所钟爱的民族学研究事业,李先生不仅积极呼吁并推动专门研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冰;从物质到精神:钓鱼活动的文化变迁解读[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高其才;;瑶族调解和审理习惯法初探[J];清华法学;2007年02期
3 何吉芳;民和土族民俗中的尚火文化浅谈[J];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4 黄健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5 蒲生华;海东汉族几例特殊亲属称谓制度探微[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6 陈心林;生态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7 王建新;;宗教文化类型——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新探[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8 徐世栋;苏雪芹;乔秀花;;从土族宗教信仰文化看其文化的多元性[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蒲生华;;《左传》中春秋贵族的葬礼、丧祭礼及其丧葬思想[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管彦波;中国各民族首饰物概说[J];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郑丹;;论《割芦郎》故事中的因果思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文艺;;小范围通婚与亲属称谓问题——以长顺县摆塘乡翁村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杨建新;;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几点认识[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4 张继焦;;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对中国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讨[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5 唐戈;;额尔古纳:一个新型的文化边区[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6 余粮才;;神圣时空下伏羲庙灸百病习俗的人类学阐释[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由真珍;中国岩画与中国文字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郭军燕;《格萨尔》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象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何宁;白裤瑶服饰元素及其再设计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应文达;鄂温克族民间禁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胡锦;语文教科书中族群文化选择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珊;南疆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菲;巫医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显运;行政学学科体系初探[J];探索;1986年04期
2 卢岳华;繁荣发展行政哲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前导[J];改革与战略;2004年08期
3 姜国兵;;对公共管理学科生存与发展的反思[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谭力;论中国行政学的学科体系[J];探索;1989年05期
5 陈达云;;关于建立民族工作学的理性探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赵健君;;“民族关系理论”学科体系解析——读金炳镐著《民族关系理论通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2期
7 仲和;;民族理论学科体系浅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年02期
8 柳群;;论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多元结构[J];广西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9 彭武文;赵世义;;关于建立行政监察学学科体系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10 于跃波,黄诚;浅谈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J];继续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曹堂哲;;公共领域中行政的性质——兼论公共管理学科的一种新构想[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田湘波;;试比较中国行政管理学“十”字型学派与公共管理学派的特征[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姚继德;;回族学学科体系刍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施国庆;;移民学探讨[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5年)[C];2005年
5 苏尚云;;东西方新公共管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颜佳华;易承志;;内涵、必要性、途径:论行政哲学对管理哲学的借鉴[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7 颜佳华;易承志;;内涵、必要性、途径:论行政哲学对管理哲学的借鉴[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乔耀章;姚尚建;芮国强;;行政美学初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段尔煜;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的界定[N];云南日报;2004年
2 石玉亭;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发展公务员培训事业[N];甘肃日报;2006年
3 段尔煜;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学的作用[N];云南日报;2003年
4 陈耿邋黎大辉;倡议成立“黎学”研究机构[N];海南日报;2007年
5 实习生 刘燕 记者 霍晓丽;提升公务员应急管理能力[N];河北日报;2009年
6 周志忍;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建构与拓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寅;李俊清: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研究的“执牛耳者”[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舒岩;“治政”是门大学问[N];中华读书报;2011年
,本文编号:1355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5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