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多体文字六字真言私臆
本文关键词:河西多体文字六字真言私臆 出处:《中国藏学》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境内六字真言题字很多见,其中以梵、汉、藏、八思巴4种文字居多,一般都是单体存在,采用多种文字合璧者独见于河西地区,迄今所知者仅有4例,其中3例可见于敦煌莫高窟,一例见于甘肃永昌御山圣容寺,而且都与统治河西及西域东部的豳王出伯家族有关。这种奇特现象的出现很可能与统治河西的出伯家族所奉行的民族政策有关,意在通过使用多体文字六字真言这种简单方式,表达出其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以团结当地诸族;以藏传佛教及其所尊崇的六字真言为纽带,更容易凝聚当地不同民族对同样尊崇藏传佛教的元中央王朝的向心力,齐心协力,共同抵御来自中亚伊斯兰教旗帜下的蒙古诸王反叛势力的侵扰,以期达到戍疆固边之目的。
[Abstract]:This strange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policy of ruling Hexi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ern region . It is intended to express its respect for the different ethnic cultures by the use of the six characters of multi - body language . It is intended to unite the local communities ; to protect the Tibetan Buddhism and its respected six - word truth as a bond , to unite the local communities together to resist the aggression of the Mongolian kings and rebel forces from the banner of Islam in Central Asia ,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garrison .
【作者单位】: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
【基金】:敦煌研究院科研基金项目“敦煌民族专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2;K28
【正文快照】: 六字真言是藏传佛教中最受尊崇的一句咒语,密宗认为这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亦即莲花部观世音的真实言教,故称六字真言,又称六字大明咒。藏文写作。mmanipadmeh云m,系梵文。mmani padme hom的借用,,汉文音译作吨、嘛、呢、叭、咪、吟。究其名义,吨(Om)表示“佛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海娟;杨富学;;蒙古豳王家族与河西西域佛教[J];敦煌学辑刊;2011年04期
2 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二)[J];敦煌研究;1982年02期
3 敖特根;;《莫高窟六字真言碣》研究[J];敦煌研究;2005年06期
4 耿世民;张宝玺;;元回鹘文《重修文殊寺碑》初释[J];考古学报;1986年02期
5 赖天兵;;杭州飞来峰发现元代梵汉合璧六字真言题记[J];文博;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陈瑞;;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吴海涛;刘福通为何首义于颍州[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8 龚光明;杨旺生;;元代农业灾害成因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9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10 柴福珍;;大蒙古国时期蒙古草原上的社会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7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张铁山;;莫高窟北区B128窟出土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残叶研究[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哈宝玉;;蒙元时期的穆斯林与伊斯兰教法[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史金波;;西夏皇室和敦煌莫高窟刍议[A];西夏学(第四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琼;布宁小说中的普世性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芳;论《红楼梦》中的三个女儿世界[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10 戴学艳;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文彬;杭州飞来峰第55龛顶髻尊胜佛母九尊坛城造像考[J];中国藏学;1998年04期
2 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二)[J];敦煌研究;1982年02期
3 刘永增;回鹘文写本与莫高窟第二藏经洞[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4 森安孝夫 ,杨富学 ,黄建华;敦煌出土元代回鹘文佛教徒书简[J];敦煌研究;1991年02期
5 彭金章,王建军;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所出多种民族文字文献和回鹘文木活字综述[J];敦煌研究;2000年02期
6 董晓荣;;敦煌壁画中的固姑冠[J];敦煌研究;2006年03期
7 耿世民;;回鹘文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研究[J];考古学报;1980年04期
8 耿世民;张宝玺;;元回鹘文《重修文殊寺碑》初释[J];考古学报;1986年02期
9 敖特根;蒙元时代的敦煌西宁王速来蛮[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陈广恩;陈伟庆;;试论西夏藏传佛教对元代藏传佛教之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虹;;简论藏传佛教对藏歌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S2期
2 蒲文成;藏传佛教进步人士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积极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3 陈小强;从蒙古喇嘛内齐陀音一世的活动看满洲清政权对藏传佛教的扶植和限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4 高启安;仰华寺建毁始末述略[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5 于洪;;老北京民俗中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J];黑龙江史志;2009年11期
6 先巴;陈亚艳;;外八庙与清朝的藏传佛教政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李乾朗;;北京北海小西天[J];紫禁城;2009年08期
8 黄华均,刘玉屏;略论藏传佛教对蒙古《卫拉特法典》的渗透与影响——兼谈蒙古草原固有法对我国当代民族法制的几点启迪[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贾学锋;;裕固族东迁以前藏传佛教传播情况考略[J];河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王辅仁;喇嘛教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O喌
本文编号:1370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7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