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西安市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文化休克”

发布时间:2018-01-03 06:11

  本文关键词:西安市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文化休克” 出处:《兰州学刊》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 文化休克 文化适应


【摘要】:"文化休克"现象指人们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之中,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各种符号,致使产生各种不良情绪。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普遍存在。西安市是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作为西安市留学生的一个群体,因其自身的特点,便显出"文化休克"现象的种种独特性。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 cultural shock " refers to people entering into a completely strange language cultural environment , which has lost their familiar symbols and leads to various bad emotions . The phenomenon of " cultural shock " is widespread in Xi ' an city . Xi ' an is a group of students in Kazakhstan as a student in Xi ' an City . Because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 the uniqueness of the phenomenon of " cultural shock " is shown .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编号:05DMZ2010)
【分类号】:C955
【正文快照】: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更多的人由于学习工作的需要进入到自己陌生的异文化环境之中。留学生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群体,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所带来的与所处主体文化的格格不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格格不入”便可称之为“文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安然;;“文化休克”译释探源[J];学术研究;2010年03期

2 才越,李永明,陈群戈,邹勇;来华留学生文化差异与调节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199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彦;蔡文伯;;中亚来疆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杨军红;;评影片《安娜与国王》中文化的冲突与沟通[J];电影文学;2009年16期

3 尹艳群;;跨文化适应中的友情网络——对韩国留学生的个案研究[J];才智;2011年20期

4 章斌秋;;外籍教师教学对应试教育的迁移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6期

5 陆为国;赵蓉;韩志敏;张继忠;许萍;;当前环境下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设计[J];图书与情报;2012年02期

6 席敬;曹红萍;;文化休克:中外合作办学的空白地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郭玉晶;;浅谈如何加快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J];华章;2010年18期

8 董明晶;;情景语境对交际话语语义理解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董明晶;;文化语境对交际话语语义理解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李秀珍;;上海来华韩国留学生的学习适应影响因素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芮晟豪;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张立新;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风波;国际型城市中的研究型大学之“国际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晶;辽宁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姝;中国西部高校留学生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罗吉华;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在京文化适应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董明晶;英汉交际中的语义迁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张晓珍;广西东盟留学生学校生活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金花;朝鲜族大学毕业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7 徐玫;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佳妮;中国出国留学生教育适应状况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严义娟;在内地学习的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与社会适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炜;中国留英高校生跨文化适应、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联明,陈云棠;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际学生流向不均衡现象[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费孝通;跨文化的“席明纳”──人文价值再思考之二[J];读书;1997年10期

3 刘昌明;西方国家凭什么吸引外国留学生[J];国际人才交流;1999年02期

4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5 王相宝,张务一,徐海宁;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6 殷婷,黄真敏,陈明颖;住院病人文化休克产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年12期

7 杨艳荣;高校新生文化休克现象调查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年13期

8 王亚鹏,李慧;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及其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陈学飞;面向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10 王亚同;论跨文化心理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Ismail Hussein Hashim;应激源感知和应对技巧的文化、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日本学生和西方学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育卫;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之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沈冲;跨文化交际中的过分适应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吉玲;;生态移民中的文化适应[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6期

2 郑一省;东南亚华人问题研究的一部佳作——评《变异与保持——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J];当代亚太;2002年04期

3 杨甫旺;;异地扶贫搬迁与文化适应——以云南省永仁县异地扶贫搬迁移民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4 陈晓毅;马建钊;;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J];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5 田俏;;汉区藏族移民的文化适应和文化定向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6 王旖旎;;从档案看文革期间的武夷华侨农场[J];南平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7 杨德亮;王惠珍;;论文化适应与牧区经济发展——基于青海祁连的调查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刘有安;;论移民文化适应的类型及心理变化特征——以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宁夏的外地汉族移民为例[J];思想战线;2009年06期

9 曹云华;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10 郭家骥;;云南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类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清芳;;海外回族报刊及其文化适应——以中亚东干族为例[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虎有泽;;试析张家川回族的传统文化[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曾少聪;;民族学视野中的东南亚华人族群[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锦;在发展中维护民族文化生态[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严梦春;全球化背景下同样需要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严庆;新形势下民族理论研究 应重心下移关注微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严庆;新形势下民族理论研究 应重心下移关注微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云华;从文化适应的角度看东南亚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1年

2 肖三蓉;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超;跨国民族文化适应与传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健;城市流动少数民族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旃媛媛;从宗教信仰看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文化适应[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帅琴;三峡农村外迁移民文化适应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帕提古丽;兰州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5 陈莎莎;多元环境中都市移民的归属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陈思涵;行走在消逝中——十家村满族守陵人后裔文化适应与认同危机[D];兰州大学;2009年

7 韦佳良;瑶族归侨的生计变迁与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孔结群;重建家园:在祖国不在家乡[D];暨南大学;2008年

9 全博;法国华人的来源及其生存方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汪俊;从游牧到农耕:哈萨克族生计方式选择和文化适应[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2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72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c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