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神圣空间的建构——以“木子四作”的“木色”化之路为例
本文关键词: 凉山彝族 神圣空间 木色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空间的认知是近年来人类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对神圣空间生产和建构方面。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空间理论对凉山彝族神圣空间的建构进行研究和阐释,以"木子四作"的世俗空间转换到"木色"的神圣空间化之路为例,认为凉山彝族"木色"神圣空间是被不断生产和建构出来的,反映了凉山彝族对神圣空间的独特观念。
[Abstract]:Spatial cognition is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anthropolog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acred space.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construction space theory of Anthropology of Liangshan Yi sacred space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Muzi four" secular "wood color space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sacred space of the road as an example Liangshan Yi, that sacred space "wood color" was continuously produced and constructed, reflects Liangshan Yi unique concept of sacred spac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11&ZD18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藏彝走廊彝族疾病观与治疗实践的医学人类学研究:以所地彝族阿都族群的田野调查为例”(13YJC85001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识·遗产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洪九来;;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刘伟;张佩佩;;南京国民政府国庆纪念中的辛亥记忆[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4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曾纳;;囚禁的枷锁还是放飞的自由——论托妮·莫里森《天堂》中的记忆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叶展;;从集体记忆的角度解读《六月庆典》中的父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7 陈华;潘浪;;当代古巴华侨的家国观与文化观——基于黄宝世书信的解读[J];八桂侨刊;2011年03期
8 李金发;;浅议彝族宗教文献《指路经》的文化内涵[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潘海波;;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以西宁市城北区廿里铺镇莫家泉湾村为例[J];才智;2011年12期
10 刘良;;建国记忆与政党认同:关系及其限度[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珂;吴斐琼;;现代虚拟港与集体记忆强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另类尝试[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张桃洲;;存在的几副面孔——从《入梅丛书》看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语言与现实[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5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6 黄启峰;;地景 记忆 权力——郭松h∷档奶ū笔樾囱芯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孟君;;集体记忆的多副面孔——论“文革”的电影城市空间形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陈宇;卢斌;裴凡伟;;保护连续的城市记忆条码——以天津市小白楼五号地规划设计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曹珊;段进宇;侯硕;邢晓娟;;城市记忆度评测——以北京中轴线研究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10 窦鹏;;“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数据库”建设方略[A];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3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4 雷家彬;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晓保;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太湖新城南泉古镇竞合模式下的再生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朱沛升;“文革”——沉重的集体记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吉方;原真性视角下的周新古镇保护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王柳润;观看羌历年[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胡光伟;流散:找寻适意的家居[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阳;《仁慈》中人物自卑心理解读[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灵;社会身份:关于社会记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申琳;论20世纪西方油画中爱情题材的表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文兴;城市更新中的历史街区[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袁洁;革命·消费·认同——当代中国红色文化的政治学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建国;浅谈马克思主义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2年01期
2 梅溪 ,河森;大凉山彝族同胞的骄傲——访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彝族将军吉木约打少将[J];西南民兵杂志;1994年07期
3 范利平;;凉山彝族有关女性问题习惯法的特点[J];现代法学;1991年02期
4 陈国光;印度种姓制度与凉山彝族等级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刘正发;;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特性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陈小虎;;论凉山彝族“尚武”之风[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伍精华;;凉山,祝你团结富强[J];中国民族;1989年S1期
8 杨兆麟;古朴的华贵——探访凉山彝族民间工艺[J];今日民族;2003年07期
9 石林林;;凉山建立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英文)[J];Women of China;2005年11期
10 卢丽;莫倩倩;温杉;徐文思;;凉山州彝族等级观念的变革与现状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冯敏;;凉山彝族农村妇女的婚姻地位[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3 潘正云;马林英;;凉山彝族女童教育应为特别关注领域[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冯敏;伍精忠;;凉山彝族传统家支功能的现代调适[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史波;;论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的婚姻和家庭形态兼与张光显同志商榷[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6 周继昌;黄承钰;朴建华;;凉山彝族成人膳食营养状况[A];四川省营养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龙宏;;四川凉山彝族聚居特色及其文化渊源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潘正云;马林英;;凉山彝族女童教育应为特别关注的领域[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9 张建世;;民族传统工艺文化保护与开发三题[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邹居易;吉伍吕哈;;四川凉山彝族医药研究[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凉山州委书记 吴靖平;在中国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风情凉山》大型文艺展演上的致辞[N];凉山日报(汉);2006年
2 ;凉山彝族火把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简介[N];凉山日报(汉);2005年
3 本报记者 白明云 陈曦;2011中国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开幕式隆重举行[N];凉山日报(汉);2011年
4 米赢;像索玛花一样绽放[N];凉山日报(汉);2008年
5 阿哥;凉山彝族火把节:中国十大民俗节之一[N];凉山日报(汉);2009年
6 通讯员于秀娟;汶川灾区师生在疆感受爱心助学温情[N];昌吉日报;2009年
7 段兰芳 本报记者 严宏涛;北京明灯照亮彝族孤儿人生路[N];凉山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苏华 张文俊 阿克鸠射;“美景中生活真幸福”[N];凉山日报(汉);2006年
9 黄芳邋沙林;火热凉山喜相约 火把映红不夜天[N];凉山日报(汉);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俄木尔坡;国内媒体 热爆 美姑岩刻[N];凉山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冬丽;凉山彝族色彩象征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罗艳;解读凉山彝族死给事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3 赖毅;彝族生物多样性智慧及其农业生产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刘世风;索玛花的叙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朴永光;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邱晓;唐代登高诗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伍婷婷;变革社会中的人生与学术[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单广良;中国凉山彝族和汉族人群血脂、胰岛素和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10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真;武汉都市类报纸关于公共神圣空间报道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苏广婷;基于凉山彝族装饰符号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周丽华;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符号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云梅;凉山彝族的民间权威:纠纷解决中的德古[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侯宝石;凉山彝族民居建筑及其文化现象探讨[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李丽;彝族黑—凉山彝族植物染黑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7 张龙;凉山彝族自然村寨景观形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吉古五呷;家支文化背景下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者果[D];西南大学;2013年
9 杨瑛;凉山彝族孤儿失学现象成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宁;凉山彝族地区历史人口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4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3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