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家庭生计分析:民族贫困问题治理的微观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08 04:04

  本文选题:民族问题治理 切入点:贫困家庭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治理强调贫困问题处理时的多元主体联动,但当前的政策和研究中均忽视了贫困民族家庭的主体作用。生计分析有着承认家庭独立行动主体地位、关注家庭发展能力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过度微观化、技术色彩浓厚和片面性等局限。文章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概念和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界定和细化了资本、能力、资格、机会等生计要素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十种生计资本类型和三大层次(二十小类)生计策略类型,期望能为进一步展开民族贫困问题治理研究的家庭生计实践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Abstract]:Governance emphasizes the linkage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poverty, but current policies and studies have neglected the dominant role of poor ethnic families. Livelihood analysis has the advantage of recognizing the independent role of the family as a subject of ac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bility of the family to develop.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excessive microcosm, technical overtones and one-sidedness. Based on Amartya Sen's concept of feasible capability and DFID's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alysis, it defines and refines capital, capacity, qualifications, etc. The basic content of livelihood elements such as opportunity, and ten types of livelihood capital and three types of livelihood strategy (20 subcategories) are proposed. It is expected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family livelihood practice in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of national poverty.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我国民族问题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14ZDA07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西北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14JJD850011) 2014年中山大学田野调查基金项目“时代叙事:民族家庭生计策略变迁研究”(201402)
【分类号】:F323.8;C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书山;;超越“契约交易型” 实现“愉悦化”——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4期

2 王彬;;解析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过程[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4期

3 张笑扬;;意识形态话语的纠缠与厘认——全球化视阈下新自由主义、普遍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再考察[J];攀登;2011年03期

4 苗琳;;新形势下的政府人力资源改革[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5 白立强;;和谐社会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价值意蕴[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邓宁华;栾卉;;社会分工、法律类型和福利国家:非营利部门的多维情境[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年02期

7 臧雷振;;比较视域下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府政策因应[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2年01期

8 赵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协同治理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10期

9 沈荣华;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若干思考[J];政治学研究;1999年04期

10 唐贤兴;西方社会私人财产权的起源、发展及其政治后果[J];政治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俊武;卢现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门效应与共享式增长——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许娟;;举报成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举报的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韩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分配:演进与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谭兴中;;治理视角下的区域合作探讨——以成渝经济区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名一;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毛佳怡;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玉泾;我国司法引入商业判断规则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宫恩威;高等教育利用外资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裴雅青;香江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雪萍;龙明阿真;;可持续生计:连片特困地区村庄生计资本与减贫——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杰珠村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2 李雪萍;龙明阿真;;村庄公共产品供给:增强可行能力达致减贫——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西俄洛乡杰珠村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1期

3 秦红增;唐剑玲;;定居与流动:布努瑶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J];思想战线;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靖伟;农户生计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82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82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3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