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秩序:古代南侗“嘎老”的社会功能探析
本文选题:侗族民间文化 切入点:“嘎老” 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嘎老"是侗族民间流行的歌班演唱的多声歌模式,因其常在特定的场所——鼓楼举行,亦称之为"鼓楼对歌"。古代南侗"嘎老"的社会功能集中体现在社会控制与秩序维系方面。"嘎老"中的文化禁忌,内化成为侗人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而"嘎老"活动的重要场所——鼓楼,在对古代侗人社会阶序关系进行表述的同时,也潜在地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性。"嘎老"的结构构成与古代侗人社会组织结构的暗合,使两者以一种外化的方式实施着对社会秩序的有效调节。
[Abstract]:"Garao" is a multi-tone singing pattern of popular folk songs class of Dong nationality, because it is often held in a specific place-the Drum Tower.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ancient South Dong "Garao" is embodied in the aspects of social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of order. The cultural taboos in "Galao" are also called "Drum Tower to Song Song". Intern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social norm that the Dong people abide by together. While the Gulou, an important place for "Garao" activities, expresses the order of the ancient Dong society, It also potentially maintains the order of the social order. The structure of "Garao"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the ancient Dong people are coincident with each other, which makes them carry out the effective adjustment of the social order in an externalized wa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B062)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乔馨;;南侗“鼓楼对歌”文化模式的历史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蒋映辉;靖州侗族民间禁忌记略[J];怀化师专学报;1993年03期
3 杨昌嗣;侗族社会的款组织及其特点[J];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4 曹端波;;侗族“萨岁”崇拜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吴敏;田益琳;;《老学庵笔记》词语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万代吉;;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中的运用——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加热村觉木龙藏戏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黄忠晶;社会问题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范家全;吴晓萍;;两宋与辽金外交之比较——以盟约和国书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过宝兴;;从城市生态的角度探讨芜湖市的发展[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7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8 张琳琳;;从开放到简约:唐宋服饰文化的变易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9 张大勇;;《广韵》异读字的来源和分类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邹芸筠;;侗族养老制度与老年人保护法[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昀京;;科学在中国普及的历史分期探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左永平;;“魔巴制度”——佤族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支柱[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方媛媛;朱映占;;基诺族的传统服饰与变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张岩;;文化的忧郁——以南溪村寨丧葬礼仪的变迁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刘雯婷;;傈僳族艺术形态:基督教的渗透与佛教的融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7 张锐戟;;结合高校学报办刊实际谈主编的角色意识培养[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8 白红梅;;那达慕文化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释[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9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路;;现代化与犯罪——社会控制中介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8 石长清;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尤倩;基于组织社会化的新员工培训对工作满意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敏文;“萨”神试析[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远东;;文化禁忌与腐败畅通[J];松州;2008年Z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592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9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