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论康区的地域特点

发布时间:2018-03-13 02:14

  本文选题:康区 切入点:横断山区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康区地域主要存在六大特点:(1)康区是以横断山区为自然基础形成的人文地理区域;(2)康区为江河并流的高山峡谷区,气候、植被垂直分布显著;(3)康区是地理过渡带及青藏高原重要出水口;(4)康区地理环境具有阻隔性、分散性与多样性特点;(5)康区是农牧混合与农牧过渡地带;(6)康区地域的跨区域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归纳和总结,或可增进人们对康区这一独特人文区域的认识与理解。
[Abstract]:There are six main features in the area of Kang: 1) the region of Kang is a humanistic geographical area formed on the natural basis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The area of Kang is an alpine canyon region with rivers and streams, with a climat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is significant (3) Kang area is a geographical transitional zone and an important outlet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persity and diversity (5) Kang district is the cross-region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area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mixed and the transition zon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The conclusion and summary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y enhanc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is unique human region in Kang distric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的编纂与研究”(10zd&110) 四川大学“985工程”三期“区域历史与民族创新基地”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明庆忠;史正涛;邓亚静;董铭;;试论山地高梯度效应——以横断山地的自然-人文景观效应为例[J];冰川冻土;2006年06期

3 杜家贵;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动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刘玮玮;;民族精神与文化表现形态[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5 朱华阳;《论主观》“公案”的理论解析——舒芜与胡风的思想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6 罗礼溥;郭宪国;钱体军;吴滇;门兴元;董文鸽;;云南省医学革螨区系分布研究[J];地方病通报;2007年01期

7 吴绍洪,戴尔阜,何大明;我国西南纵向岭谷区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8 张文喜;自我的幻像——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批评[J];东南学术;2002年03期

9 周光权;刑法学中“人”的观念的演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王运萍;传统“家本位”思想及其延伸的现代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景海峰;;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3 景海峰;;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伦理反思[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张坚;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发展研究(1912-1928)[D];厦门大学;2002年

4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卜奇文;清代澳门与广州经济互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周志山;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杨锐;论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D];复旦大学;2003年

8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9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鄢莉;新时期历史小说创作类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子江;永宁坝区摩梭村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3 王振霞;公民权的扩展及其罗马共和国的兴起[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岳宗伟;先秦儒家家庭观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5 李先桃;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评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童中平;瞿秋白的社会历史观[D];湘潭大学;2003年

7 黄永锋;“李约瑟难题”的非线性解[D];东华大学;2004年

8 莫丽娟;试析考察思维方式变革的几个视角[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萑;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崔雅琴;梁漱溟文化哲学的现代性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建国;试论西康建省与康区的早期现代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徐君;近代天主教在康区的传播探析[J];史林;2004年03期

3 刘先强;;试论清末川边藏区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严奇岩;;近代西康藏族“雇读”现象探析[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5 石硕;;关于“康巴学”概念的提出及相关问题——兼论康巴文化的特点、内涵与研究价值[J];西藏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云;;元代康区的“gtso mdo bsam vgrub”(卓多桑珠)”和“dre mandhala”(哲曼达)今地考(摘要)[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2 杨嘉铭;;现代康藏研究的奠基人——任乃强[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3 林俊华;;扎坝“走婚部落”的历史与文化[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得荣·泽仁邓珠;一段难忘的历史 一个成功的经验[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2 王忠德 薛玲;我市投资1900万 安排30个整村推进项目[N];兰州日报;2005年

3 ;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基层 从历史中走来·从社会中走来·从人心中走来[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4 中共四川省甘孜自治州委常委、秘书长 段毅君;“稳藏必先安康”政策的由来[N];学习时报;2011年

5 得荣·泽仁邓珠;从千年部落联盟到民族自治政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本文编号:1604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04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0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