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与凉山彝族医疗抉择机制的人类学思考
本文选题:文化认同 切入点:凉山彝族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疾病认知不仅是一种生理体验,更是一套建立在地方性知识实践基础上的文化认同,决定着患者的医疗抉择。超自然论病因观,是四川凉山彝族医疗抉择的文化认同基础。由此,彝族构建起疾病治疗实践体系,并通过患者的疾病治疗体验和毕摩、苏尼的疾病治疗经验,社区的疾病预防实践得以不断强化。现代医疗体系介入民族地区医疗服务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文化认同在医疗抉择中的主导作用,树立文化相对论意识,从文化认同感培育入手,促进民族地区就医观念的转变。
[Abstract]:Disease cognition is not only a kind of physiological experience, but also a set of cultural identit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local knowledge, which determines the patient's medical choice. It is the ba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Yi people's medical choices in Liangshan, Sichuan. From this, the Yi people build up a practical system of disease treatment, and through the patients' disease 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the experience of Bimo and Suni's disease treatment, 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disease prevention has been strengthened continuously.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l service in minority areas, modern medical system must recognize the leading role of cultural identity in medical choice, and establish the consciousness of cultural relativity. Starting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we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eeking medical treatment in ethnic area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彝族民间信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与和谐社区构建研究”(SWU130924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藏彝走廊彝族疾病观与治疗实践的医学人类学研究:以所地彝族阿都族群的田野调查为例”(13YJC850016) 西南大学引进人才计划基金项目“彝族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实践的人类学研究”(SWU1209314)
【分类号】:C95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乌仁其其格;蒙古族萨满医疗的医学人类学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曹建华;重庆市大型综合医院患者卫生服务健康及利用公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萨茹拉;安代的文化阐释[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叶宏;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陆燕;疾病和彝族的傩艺术[D];云南大学;2013年
8 李光勇;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林燕;;论彝族政治权力的历史变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美英;吉木哈学;;浅谈彝族“玛木”的伦理思想与归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 白兴发;彝族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学术探索;2003年06期
4 蔡华;;凉山彝族嫫尼现状调查[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5 李世康;羊与彝族社会的关系[J];思想战线;1999年04期
6 王菊;;凉山彝族社会性质的学术论争的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7 王广川;;彝族人的风尚[J];西部学坛;1994年01期
8 余舒;;彝族丧礼的礼物馈赠研究——以威宁县浆子林村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李德虎;薛景;;21世纪彝族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10 赖毅;严火其;;彝族“相配”观念与生产协作[J];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秦莹;;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罗昆;杨玲;;论彝族“圣祖合一”的历史观[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3 蔡华;;试论彝族民间宗教与彝族地区发展[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4 王明贵;;彝族服饰演变原因探微[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5 朱崇先;;《云南昆明西郊彝族生活图谱》述略[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6 白明云;吉庆;;火把节是彝族重大祭祀性节日[A];风从民间来:“追寻中国梦”采风文论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吉洛打则;彝族谱牒[N];凉山日报(汉);2008年
2 本报记者 赵川东;阿诗玛:从传说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苏迎华 杨达军;彝族傩戏珍存及虎文化[N];楚雄日报(汉);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婧姝;彝族演奏文化的“第一提琴”[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领略彝族风情 拥抱山水阳光[N];四川日报;2006年
6 ;问君能有几多策[N];凉山日报(汉);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成生;彝族医药之花开遍大西南[N];云南日报;2000年
8 李荣祥;楚雄彝族水文化漫谈[N];楚雄日报(汉);2009年
9 田 夫;尚黑崇虎民族的史诗[N];西部时报;2005年
10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兴发;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2 罗艳;解读凉山彝族死给事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清;彝族教育与要不要跟的现代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福军;社会变迁中的音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易凡慧子;彝族古代理想社会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把红梅;楚雄彝族十二兽舞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周丽华;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符号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曹志杰;云南巍山彝族祭祖仪式的考察与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孙晓英;彝族人文图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8 胡明菊;彝族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徐缙;腊罗巴文化在彝族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传承中的作用[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阿苏克的莫;凉山彝族农耕文化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17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1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