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丧葬礼仪论略
本文选题:羌族 切入点:土葬 出处:《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羌族丧葬礼仪传承一种文化,保持一种传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悠久的信仰习俗和文化特质。简而言之,火葬方式是古羌文化之遗风在今天羌族社会生活习俗中的表现,而土葬方式却是一种输入文化。考察这两种丧葬习俗,可以窥视羌族社会历史的变迁趋势,把握一个民族从远古保持至今的历史足迹和传统风貌。
[Abstract]:The Qiang funeral ceremony inherits a kind of culture, maintains a kind of tradition, very vividly manifests an ancient nation's long belief custom an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Cremation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customs of the ancient Qiang culture in the social life of the Qiang people today, while the burial mode is an input culture. If we examine these two funeral customs, we can see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Qiang nationality's social history. Grasp the historical footprints and traditional features of a nation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岷江上游羌族宗教文化变迁研究”之阶段成果(项目编号:07DFWH008)
【分类号】:K8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一;羌族释比与丧葬[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马宁;羌族火葬习俗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丽丽;;羌族丧葬习俗考——以汶川县萝卜寨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萧树国;哀牢附汉过程的相关史实考辩──读《哀牢文化论》与耿德铭先生商榷[J];保山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耿德铭;;哀牢族属百年争议的再认识[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方晓阳;吴丹彤;;东晋写本《杂阿毗昙心论》背印佛像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刘筝筝;;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6 徐坚;;山地城市空间格局建构的生态适应性——以滇西地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6年06期
7 何大勇;日僧能海宽入滇进藏求法研究[J];中国藏学;2004年02期
8 田怀清;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第108开图名、图像内容、粉本来源诸问题考释[J];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9 张建雄;旅行者与白族文化[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何永福,高灿仙;神话传说与文化积淀——浅析九隆神话中的原始文化因素[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芳;;客家人与苗族等族群“二次葬”的比较研究[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童永生;中国岩画中的原始农业文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曾文芳;先秦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朴城军;南诏大理国观音造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何志魁;白族母性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吕亚虎;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巫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艳林;重构与变迁——近代云南城市发展研究(1856~1945年)[D];厦门大学;2008年
9 张r,
本文编号:1629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2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