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藏族及其文化
本文选题:藏族 切入点:藏族文化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是作者在西藏大学为第七批援藏干部所作讲座录音整理而成,主要讲了四个问题:(一)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视点谈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二)从高原地理环境认识藏族的生活方式;(三)从高原环境认识藏族的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四)藏族的文化性格。文中许多认识源于作者多年从事藏学研究的积淀和在藏区进行田野调查的体验、观察与思考。文章对异文化背景的人如何认识和理解藏族及其文化提供了一个认识框架与思考角度,不乏参考意义。
[Abstract]:The article is the result of a sound recording of the lectures made by the author at the Tibet University for 7th groups of cadres assisting Tibet. 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four questions: (1) how to treat different cultures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2) understanding the Tibetan way of life from the plateau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3) understanding the Tibetan religious beliefs and values from the plateau environment. The cultural character of Tibetans. Much of the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stems from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Tibetan studies and fieldwork for many years. The article provides a framework and perspective for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and its culture, which has no lack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如何认识藏族及其文化”(14JPJ01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古瑟普·詹纳;杨元芳;陈宗祥;;西藏拉萨出土的古人类遗骸[J];中国藏学;199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安辉;;藏族的茶炊茶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尹邦志;;吐蕃宗论的和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万代吉;;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中的运用——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加热村觉木龙藏戏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陈永刚;;古代会盟中的仪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以唐蕃间会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6 陈君;;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展演——以浙东楚门铁梗游行为个案[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卢保娣;浅析《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王焕芝;;华侨华人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学解析[J];八桂侨刊;2007年03期
9 盛健;;多民族社区中“文化弱势民族”的发展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10 杨丹;;贵州彝族毕摩文化传承人问题研究——以贵州省盘县淤泥乡为个案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大可;;女性与福建民间信仰——文献记载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秦莹;;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张跃;代世萤;;《司岗里》传说与佤族婚姻家庭形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刘雯婷;;傈僳族艺术形态:基督教的渗透与佛教的融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5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阿拉坦宝力格;;祭祀游艺的人类学研究——以蒙古族祭敖包为例[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乌磊;;异质草原文化的定位与旅游开发[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中枢;;本尼迪克特的意义:教育人类学的视角[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赵立彬;;从“文化”到“文化学”:一门新学科在中国的经历[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臻赜;;浅谈川西高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特点[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3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4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明;山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婧;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晓艳;旅游开发与村庄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博;平山木柄瑶的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唐仕军;q"土窑工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天全;;阿坝州委采取措施抢救藏族文化[J];中国民族;1980年06期
2 袁晓文;;藏彝走廊安宁河上游多续族群藏族文化认同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05期
3 星全成;再论藏族文化传统与藏区现代社会[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4 李国栋;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5 罗桑开珠;;藏族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藏学;2007年01期
6 王正宇;;广州的藏族资本——经济竞争与文化融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韩康信;藏族种族探源[J];百科知识;1995年02期
8 李星星;;藏彝走廊的尔苏文化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4期
9 多杰才旦;我们的殷切希望——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西藏研究;1985年04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629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2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