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从义乌穆斯林群体看跨国文化圈的共同体认同模式

发布时间:2018-03-19 04:23

  本文选题:跨国文化圈 切入点:义乌穆斯林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于跨国文化圈共同体认同模式的探讨,主要基于现代社会族群迁移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特点和新形态,即群体的社会生活跨越了原有的族群边界;群体的行为受到不同国家政权的支配;群体基于血缘、语言和宗教等方面的认同发生混合和交叉,以及群体面临纷繁复杂的资源竞争环境等等。诸如此类跨国界、跨文化的族群迁移和流动,虽然还不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然而在我国东南沿海诸多开放省市,业已对当地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义乌穆斯林作为一个典型的跨国文化圈共同体模式的群体现象,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mode of the transnational cultural circle communit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forms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ethnic group migration in modern society, that is, the social life of the group has crossed the original ethnic group boundary; The behaviour of groups is dictated by different national regimes; groups' identities based on blood, language and religion are mixed and intersected, and groups face a complex environment of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and so on, and so on. Although cross-cultural ethnic group migration and mobility are not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society at present, in many open provinces and cities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It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while the group phenomenon of Yiwu Muslims, as a typical community model of transnational cultural circle, provides a feasible way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现代穆斯林商业和伊斯兰教伦理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课题:“义乌国外穆斯林群体的认同”
【分类号】:C95;B96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敏;;道教神话内涵及其表现形式[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黄华;;黔东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3 蒙丽;廖杨;;全球化场景下的广西民族关系分析——以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联动为中心[J];创新;2009年06期

4 郭佩霞;挖掘民族文化潜能 推动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3年S1期

5 李拥军;;司法仪式与法律信仰主义文化的建构[J];法律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6 李友得;;李庄的互助——对村庄互惠性交换体系的人类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7 陈婷;以“发展观”探讨招商热[J];高教论坛;2004年06期

8 牛海桢;;伊斯兰教浸染下的回族商业伦理精神[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张有隽;人类与环境及资源关系的人类学见解[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田俊迁;;景区利益冲突与调适:以N风景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家瑜;;论佤族神林崇拜与生态保护——以耿马勐简大寨“黄佤”神林崇拜为例[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朱凌飞;胡仕海;;木楞房里的社会文化空间[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郭佩霞;;挖掘民族文化潜能 推动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包斯钦;;游牧文化的必然性及历史规律探析[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7 吴成立;;民间组织与宗教:藏区乡村的社会控制——以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为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8 王建新;;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论创新及拓展[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9 陆丽青;;冯特的宗教观[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10 杨星星;孙信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能性路径——以广告为分析视角[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2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刘伟;十七世纪中叶之前汉民族和犹太民族宗教信仰品格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周强;回族风俗习惯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8 孙慧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蹈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徐美银;基于农民认知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马立峰;民族乡镇的贫困与反贫困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苏地曼.阿宝财;和田玉的商业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朱鲲鹏;大学生“跑庙”行为的社会学思考[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蒋莉;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郭楠;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汪静;伊斯兰教对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陈慧达;海岛发展变迁的人类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小姣;朝鲜族萨满教巫舞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2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32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e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