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亚洲”视野下的大边疆:拉铁摩尔的实践路径——基于一些相关作品的阅读
本文选题:拉铁摩尔 切入点:边疆研究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边疆史的"北部指向""西北指向"出发,将拉铁摩尔独特的人生与学术经历放到"内陆亚洲"这一视野下加以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阐释拉铁摩尔以"内陆亚洲-中原"二元互竞为主轴的边疆研究模式,以及在这种主轴指引下的多地区互动问题。在目前新的地缘政治态势下,重述拉铁摩尔及其"内陆亚洲"视野具有新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north direction" and "northwest direc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frontier, Lattimore's unique life and academic experience are interpre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land Asia".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and explains Lattimore's research mode of border area with the dualistic competition between inland Asia and Central Plains as the main axis, and the multi-regional intera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kind of principal axis. Under the new geopolitical situation at present, It is of new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state Lattimore and his vision of inland Asia.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C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锋;;城市规划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之辨[J];城市规划;2007年02期
2 郑容和;;从周边视角来看朝贡关系——朝鲜王朝对朝贡体系的认识和利用[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3 于述胜,刘继青;中国现代课程改革的文化问题论纲[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9期
4 应星;吴飞;赵晓力;沈原;;重新认识中国社会学的思想传统[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5 陶庆;;现代“商人部落”的兴起与社会和谐治理——以福街草根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但兴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再诠释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生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0期
7 杨立华;在谱系学与精神史之间——评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J];探索与争鸣;2005年05期
8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J];政法论坛;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永瑞;;东亚地域秩序:超越帝国,,走向东亚共同体[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营;本心与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邓文初;民族主义之旗[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生滨;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D];复旦大学;2005年
4 方卿;专制与秩序[D];复旦大学;2005年
5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6 方秀珍;神秘主义:祛魅与复魅[D];苏州大学;2005年
7 徐良利;伊儿汗国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尚永琪;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郑新华;近代中国教育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辛治洋;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家田;从“无序”到“有规”[D];苏州大学;2005年
2 殷向飞;《天演论》与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D];西北大学;2006年
3 李跃庭;“双向的煎熬”:在历史与“新历史”之间[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蒋霞;论老舍的民粹主义思想[D];西南大学;2006年
5 王罡;论严复与中西文化价值观[D];西南大学;2006年
6 张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鲲;晚清“未来小说”中的现代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天翔;论《新民说》中的近代人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谢安民;中国启蒙的现代性追求[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卢娟;独立个体建构的缺失[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司徒琳;范威;;世界史及清初中国的内亚因素——美国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和问题[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夏;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刘波儿;;“中国民族学会会员录”小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汪洪亮;;藏学界的“天涯同命鸟”——于式玉与李安宅的人生与学术[J];民族学刊;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波儿;愿我同志,共起图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范可 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边疆:告别他者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文编号:1639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3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