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庆典中的认同建构与国家的“在
本文选题:河南蒙古族 切入点:那达慕 出处:《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青海省黄河南部有一部分特殊的蒙古族群体,在与周围藏族长达700多年的互动往来中,因逐渐丧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而常常被外界误识为"藏民"。80年代以来,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下,这一族群尝试通过复振蒙古民族的文化传统,重塑民族特色和形象。本文以其中较为典型的文化复振活动--那达慕为例,通过对河南蒙古族恢复那达慕的过程的叙述,旨在探讨该族群如何借助这一仪式活动,来建构和强化身份认同意识,并进一步揭示了该仪式中地方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
[Abstract]:In the south of the Yellow River in Qinghai Province, there are some special Mongolian groups. I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Tibetans for more than 700 years, they have often been mistaken as "Tibetans" since the 1980s because of the gradual loss of their ow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onal policy, this ethnic group tries to rebuild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e by reviving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Mongolian nationality. Through the nar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recovering Nadam from the Mongolian nationality in Henan Provin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the ethnic group can use this ritual activity to construct and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identity, and further reve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cal society and the state in the ceremon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多民族国家的族群认同与公民意识研究——基于河南蒙古族的人类学考察》阶段性成果,批准号:09CMZ002
【分类号】:C9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传延与变革[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于翠玲;;中国元素网的编辑创意及其启示[J];中国编辑;2008年06期
4 张雯雯;徐明卿;;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文本建构与观念表达[J];今传媒;2012年01期
5 宝劳日玛;;都市化进程中的蒙古族服饰演变——以呼和浩特为中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6 徐翔;;文化认同建构中的超越性[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宋娟;;认同危机对欧盟一体化深化的制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卢鹏;赵莲;;民俗在现代旅游中的三大功能[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张翠霞;;多维视野中的“歌”与“歌会”及其文化阐释——剑川石龙白族调与石宝山歌会的调查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石少涛;;满族“颁金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杰;;论消费主义视野下城市文化遗产的克隆[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书藏;英国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生成探源[D];武汉大学;2010年
2 程安霞;“走”出来的“亲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4 潘妍娜;“回归传统”的理念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6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杨淑琴;犹太文化及其商业特征[D];吉林大学;2006年
8 阿嘎佐诗;从地方到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庚坤;推崇与反叛[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李小丽;楚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艾仁贵;“马萨达神话”的建构与解构[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杨曼;民俗主义视角下的绍兴大禹祭祀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游;国难与国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岚冲;语本:媒介环境学视野中的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华艳玲;内蒙古扎鲁特旗乌力格尔发展与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乌吉斯古楞;试论内蒙古蒙古族移民组成的牧业社区[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岳小岭;斡包节对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重构[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白金玲;特莫呼珠村达斡尔族牧业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有;那达慕三咏[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2 张艳娟;蒙古族的“那达慕”[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王健敏;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道德教育[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郝建军;;动人心魄的“那达慕”[J];中国民兵;1985年03期
5 谌中和;;仪式视角下执政党凝聚力建设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年04期
6 邢莉;;那达慕体现的人文精神[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年05期
7 高雪峰;通拉嘎;张萌;琴达门;;冰情雪韵乌珠穆沁——第五届“吉祥乌珠穆沁草原冰雪那达慕”掠影[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9年02期
8 蒋丽君;;仪式教育:军校德育的新视角[J];求实;2008年S1期
9 瞿军;;重视发挥仪式教育的作用[J];政工学刊;2008年01期
10 艾丽曼;;文化变迁下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秀峰;马珍;;新疆蒙古族那达慕赛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变迁[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周国茂;;论布依族摩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魏德毓;;交融与共生:闽西香花和尚与道教关系初探[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曲六乙;;傩魂[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尹虎彬;;河北民间表演宝卷与仪式语境研究[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7 蓝清盛;;福鼎县罗唇村“冥斋节”调查[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吴醒民;;春花漫漫果区行[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
本文编号:1650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5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