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传统稻作及其农耕祭祀
本文选题:哈尼族 切入点:稻作 出处:《农业考古》2013年01期
【摘要】: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山地民族,至今仍以传统稻作为生。千百年来,他们按一定程序耕作梯田,并遵照传统进行水稻的播种与管理。作为农耕民族,哈尼族将农作物丰歉归功于神灵,因此依循节令举行各种农耕祭祀活动,以此祈求谷物丰收。
[Abstract]:The Hani nationality, a mountainous na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in southwest China, is still growing on traditional ric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y have cultivated terraced fields according to certain procedures, and followed the tradition of sowing and managing rice. The Hani people owe their crops to the gods, so they pray for a good harvest by holding various farming sacrifices according to the festival.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红河学院滇越合作研究基地;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边疆民族跨国流动与国家认同研究——以中越边境哈尼族为例”(项目编号:11YJC850015) 2011年度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力娟;千锤万击塑深山——云南哈尼族梯田文化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王家彬;哈尼族火塘文化浅析[J];红河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3 孙军;哈尼族传统节日中的傩文化事像——哈尼文化之“灵”初探[J];戏剧艺术;1996年03期
4 李云霞;哈尼族稻作文化中的社会性别角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张文芝;墨江哈尼族的无形文化遗产[J];云南档案;2003年01期
6 毛佑全;;一曲母系氏族崩溃的挽歌——哈尼族“器嫁歌”[J];阵地与熔炉;2005年02期
7 梁利峰;;海那边的狂欢——红河县羊街乡[J];云南画报;2006年02期
8 玉宇;;哈尼孝敬意识纵观[J];中国民族;1988年07期
9 毛佑全;明清以来汉文化对哈尼族文化的影响[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10 李期博;哈尼族莫批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清华;;哈尼族的梯田与服饰[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佳聪;彭国钧;;汉族传统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中的作用[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3 陈鸣;匡耀求;黄宁生;;从气候变化与人地关系演变看畲族生产习俗的变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木桢;赵庆莲;;论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祁春英;;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与原始文化遗存的关系[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杰舜;;葫芦文化:中华民族凝聚的文化基因[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芳;棕扇舞入选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录[N];玉溪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祁龙邋实习生 张诗瑶;让哈尼族文化传承得更久远[N];红河日报;2008年
3 记者 白季 杨龙海;第六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在绿春开幕[N];红河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杨龙海;我州将对哈尼长街宴进行“申保”和“申遗”[N];红河日报;2008年
5 李文华;哈尼传统文化的渗透[N];红河日报;2009年
6 建水县政协 李荣峰;对加快建水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及开发的思考[N];红河日报;2009年
7 黄鹏辉;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保护[N];红河日报;2008年
8 赵莲;梯田里的古歌谁来吟唱[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记者 赵瑛 通讯员 陈来三 白者黑;第六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在绿春开幕[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10 李沙清;无处不在的“梯田”[N];云南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国栋;从悬鱼看中日文化的源流关系[D];鲁东大学;2012年
2 张晴;关于日本人国民性的形成[D];鲁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59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5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