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进入越南的时间及其分布
本文选题:瑶族 + 越南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1期
【摘要】:越南是除中国之外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国家,据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越南有瑶族620538人。世界各国的瑶族都是从中国迁徙去的,而且大部分瑶族是从中国进入越南后才迁徙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但瑶族什么时候从中国进入越南,中国与越南的正史及地方志都没有记载,中越两国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文章从瑶族信歌、祖图等民间文献切入,展开探讨,认为瑶族进入越南的时间是明代初年。同时,历史上瑶族迁入越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明代初年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不断有瑶族迁入越南。由于瑶族各支系进入越南的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在越南,不同的历史时期,瑶族的分布有所不同。
[Abstract]:Vietnam is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Yao nationality except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hird census of Vietnam in 1999, there are 620538 Yao people in Vietnam.All the Yao nationalities in the world migrate from China, and most of them migrate to Southeast Asia and Europe and America after entering Vietnam from China.However, the history and local chronicles of China and Vietnam have not been recorded when the Yao nationality entered Vietnam from China,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China and Vietnam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it.Based on the folk literature of the Yao nationality, such as the folk songs and ancestral pictur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Yao nationality entered Vietna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Dynasty.At the same time, in the history of the Yao nationality moving to Vietnam is a long-term continuous proces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Dynasty until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has been a continuous migration of Yao to Vietnam.Due to the different time of each branch of Yao nationality entering Vietnam, the distribution of Yao nationality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of Vietnam.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MZ017) 中国广西民族大学与越南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科研合作项目 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项目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玉时阶;;明清时期瑶族向西南边疆及越南、老挝的迁徙[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宏泉;;量词的性质和数量表达的核心——语序类型学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希辉;黄金;;越南华侨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J];八桂侨刊;2006年04期
3 向大有;;清代广西向国外移民三大板块背景要素的比较研究(上篇)[J];八桂侨刊;2010年01期
4 向大有;;清代广西向国外移民三大板块背景要素的比较研究(下篇)[J];八桂侨刊;2010年02期
5 高其才;;瑶族习惯法特点初探[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6 刘启强;陈峥;;近代广西乡村民间借贷利率结构特点分析[J];沧桑;2011年04期
7 徐南洲 ,徐晓晴;试论巴、越关系[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吴长安;;从“就”类副词看“副+名”的表达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颜洁;;略述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史中的几个重要方面[J];东南亚纵横;2010年01期
10 梁远;;越南竹文化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树杰;;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吴小奕;跨境壮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彭巧红;中越历代疆界变迁与中法越南勘界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兰春;南丹白裤瑶拉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盘金贵;边境瑶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韦凡州;越南人信仰中的中越共同神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孟振兴;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杨艳;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专业开设瑶族音乐教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玲莉;瑶族勉语江华(金源)方言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李志芬;贵州省望谟县油迈村瑶族语言使用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照宇;茶山瑶治盗习惯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趣英;林小宇;;溪河流水[J];八桂侨刊;2009年03期
2 方辉;越南华侨问题概述[J];东南亚研究;1981年03期
3 乔文;侬族华人[J];八桂侨刊;1992年01期
4 朱海,许志生;华人移居越南的各个时期及特点[J];八桂侨刊;1993年01期
5 许志生;越南的华人社区[J];八桂侨刊;1993年02期
6 黄国安;越南华侨对祖国抗日战争的支援[J];八桂侨刊;1987年01期
7 利奥内尔·韦隆,杨保筠;1975至1979年间的越南华人[J];八桂侨刊;1989年01期
8 薛慧;司马义·艾买提会见越南政府宗教委员会代表团[J];中国宗教;1996年03期
9 戴可来,于向东;蔡廷兰《海南杂著》中所记越南华侨华人[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01期
10 李晓林 ,施莉文;江西的越南少数民族侨胞[J];中国民族;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和曼;;试论少数民族华人的若干特点[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秉捚;;序[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敏邋韩乔;越南高官认为中国抗震救灾果断高效[N];人民日报;2008年
2 来建强;让归难侨生活得像样,政府帮忙建房[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记者 谢宗惠;我国最大国际救助行动取得巨大成功[N];中国水运报;2006年
4 ;黄菊副总理贺信[N];中国水运报;2006年
5 邓建华 温一凡;越南渔船西沙海域沉没[N];海南日报;2006年
6 新华社记者 林红梅;危急时刻显身手[N];人民日报;2006年
7 记者 陈媚邋李丽莉 王年红 实习生 张凡;市领导慰问特困归侨侨眷[N];南宁日报;2008年
8 郭苏娟;林丽华:在澳洲主流社会发出华人声音[N];中国妇女报;2007年
9 岳建国;为什么不向自己学习[N];今日信息报;2006年
10 闽江;海外的“海南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云霞;锡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胜冰;西南氐羌民族审美观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栾爱峰;地缘政治视角下我国西北跨界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祯祯;重构家园[D];厦门大学;2008年
2 屈卫丹;广西中越边境瑶族难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3 杜树海;祖先记忆与边疆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解桂海;新时期中越两国廉政建设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5 李先进;侬峒:布傣乡村生活的文化再现[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6 温呈祥;在世俗与宗教之间—知识分子徐松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8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6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