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赫哲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发布时间:2018-04-24 00:23

  本文选题:赫哲族 + 渔猎文化 ; 参考:《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7期


【摘要】:正赫哲族是我国东北边陲世代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是我国最先看到太阳的民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沿岸。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4640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略多于门巴族,居中国56个民族的第55位。赫哲族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靠打渔、捕猎为
[Abstract]:Zheng he Zhe nationality is a nation living on fishing and hunting for generations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and is the first nation to see the sun in our country. Hezhen mainly distributes along Heilongjiang, Wusuli and Songhua rivers. According to the fifth census in 2000, the Hezhen nationality, with a population of 4640, is one of the smallest ethnic groups in the country, slightly more than the Memba ethnic group, ranking 55th among the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e Hezhen people rely on the unique natural conditions, fishing and hunting.
【作者单位】: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分类号】:K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磊;孙中馗;尤为民;;浅谈渔猎民族文物的征集——以赫哲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2 李思囡;吕秀霞;;赫哲族伊玛堪音乐的保护与发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佳;;浅论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以黑龙江省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族为例[J];满语研究;2011年01期

4 高璐;;浅谈赫哲族民歌结构性信息的审美特征[J];世纪桥;2011年15期

5 程丽云;徐美群;;城镇化进程中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6 汪海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状况调研[J];前沿;2011年13期

7 王相生;孙海佳;温洪伟;;赫哲族传统图案研究[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8 初征;;赫哲族“嫁令阔”歌者生存现状调查[J];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9 韩成艳;;伊玛堪中的神奇婚姻母题及其文化意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5期

10 杨红艳;;韩庚 用爱的翅膀来守护[J];涉世之初;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利军;;团结奋斗30载赫哲乡村展新颜[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敬龙;;赫哲族渔猎生活与民族神话、传说的融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3 初征;;从《欢乐的哈鱼岗》看赫哲族民歌的变化演唱[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杨晗;;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赫哲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锐;;变化传承的赫哲族传统民俗与音乐——街津口赫哲族乡采风见闻[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6 刘越;米佳;黄耀江;祁威;张琳霞;冯金朝;;赫哲族与邻近民族HLA-DRB1多态性的初步研究[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杨慧馨;;我国冰雪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越;黄耀江;李雪;王增光;沈光涛;冯金朝;;东北地区赫哲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蒙古族Y-SNP研究[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张明俊;;福建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瞿明安;;中国少数民族媒妁的角色地位[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树人;赫哲族[N];黑龙江日报;2006年

2 艾克拜尔·米吉提 (哈萨克族);渔猎文化的生动记录[N];文艺报;2009年

3 记者 孙明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赫哲族新村[N];佳木斯日报;2008年

4 记者 纪可真;同江挖掘保护和发展赫哲族文化[N];佳木斯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孙明君;让赫哲民族之光熠熠生辉[N];佳木斯日报;2009年

6 记者 贾辉;建设好赫哲族新村 富裕一方人民[N];黑龙江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福国;孙玉华:赫哲人的骄傲[N];中国妇女报;2008年

8 姬旭明;赫哲族的民居变迁[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黄任远;赫哲族狩猎禁忌习俗[N];黑龙江日报;2004年

10 郭明轩;赫哲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广伟;东北渔猎先民原始图符纹饰在赫哲族中的传承与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嵘;论中国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王静;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丹;赫哲族经济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孙巍巍;赫哲族传统衣食住行设计艺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张丽;民族福利政策对赫哲族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柳井术;新时期赫哲族聚居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报告[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周吉娜;赫哲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唐世亮;从街津口赫哲族经济发展看我国民族经济政策过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米佳;中国北方三个少数民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刘春学;清代赫哲族屯田戍边及其社会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丽梅;民俗旅游与文化变迁[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10 张玉婷;旅游对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及旅游开发与保护[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4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94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