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泰庸人与中国西双版纳傣泐人历史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泰庸人 + 傣泐人 ; 参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泰北主体民族泰庸人和中国西双版纳主体民族傣泐人属同一族属,由于分化时间较晚,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两个民族相互之间有协作,也有冲突。但协作大于冲突。14世纪末泰庸文化圈的形成,对傣泐人影响深远,进一步增强了泰庸人与傣泐人之间的相似性。了解两地主体民族在历史上形成、发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增进人们对两个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的了解,增进中泰双方共识,加强两个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边疆与周边地区的和谐发展。
[Abstract]:The main ethnic group Taiyong in northern Thailand and the Dai nationality in Xishuangbanna in China belong to the same ethnic group. Due to the late differentiation, there are great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In the cours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two nationalitie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here are also conflicts. However, the formation of the Taiyong cultural circle in the end of the 14th centur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flict,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ai people, and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hai mediocrity and the Dai people.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main ethnic groups can enhanc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the two peoples, and enhance the consensus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Strengthen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border areas and surrounding areas.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850004)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黎道纲;八百媳妇请属元廷考[J];东南亚;1995年01期
2 何平;;关于叭真及其与坤真、坤壮和陶真关系的重新解读[J];世界民族;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飞;;傣泐古文化历史渊源探秘[J];版纳;2006年Z1期
2 耿德铭;;哀牢族属百年争议的再认识[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杨薇;李子贤;;九隆神话:文献记载与民间口头传承之流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陈子丹;王旭东;;略论傣族封建法规档案的产生及特点[J];档案学通讯;2010年03期
5 杨鸣岐;;傣族泼水节考辩[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张建章;;试论云南边疆民族宗教与法律的关系[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施洪;李茂琳;熊甜芳;;云南傣族德昂族是贝叶文化的传承者[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温跃强;;傣剧具有生命力的成因探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9 饶睿颖;;13世纪泰国兰那王国形成初期的主体民族——泰庸人[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深思;老挝泰老族系民族探源(上)[J];东南亚;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瞿明安;;傣族、白族、基诺族文化适应机制的比较研究[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虎月放;;傣文文献《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艾菊红;傣族水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程印学;清朝经营傣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保明所;西双版纳傣语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高一飞;滇西某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沿线的艾滋病风险与人口流动[D];中山大学;2008年
8 李银兵;云南新平花腰傣花街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田玉玲;供奉与表达——傣族南传佛教艺术与“赕”的关系解析[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贝维静;滇桂民族手工造纸技术多样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莉;云南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玉鲜;傣族与云南其它民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建伟;曼贺村水利灌溉与聚落空间形态演化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温跃强;云南少数民族戏曲生存现状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7 金红;云南孟连傣族宣抚土司礼仪音乐调查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辛利波;民族旅游开发与文化自觉[D];云南大学;2011年
9 李雁芳;新平花腰傣的乳名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09年
10 邹媛;西双版纳傣族佛爷的生存状态对“和尚生”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远章;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J];东南亚;1989年01期
2 谢远章;再论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J];东南亚;1990年03期
3 何平;;傣泰民族起源再探[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4 张公瑾,陈久金;傣历中的干支及其与汉历的关系[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申报·自由谈》关系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蔡永生;;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汪伦;杨鑫铨;;大学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4 李小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研究[J];人民论坛;2010年29期
5 魏志成;汉英语言关系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郑土有;;共生互荣:城隍信仰与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关系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国春雷;;近年来俄罗斯的拜占廷与古罗斯关系研究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何星亮;;区域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新篇章——杨福泉《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评介[J];思想战线;2007年04期
9 唐建福;;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基调”与“情态”的关系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顾晓卉;;后工业社会影视文化与服装流行文化关系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存莲;罗青华;于静淼;孙劲旅;张辉;陈勐;周玉玲;陈军;关凯;顾建青;汤蕊;程璇;周俊雄;文利平;李宏;王良录;尹佳;;西双版纳地区家庭螨类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钙与肥胖关系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梁肇宁;温之平;吴丽姬;魏晓琳;;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和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关系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树德;庞志兵;刘昆;左毅;吕允强;孙志峰;涂俊;李晓;;军人体能、技能和智能的关系研究[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何佳梅;杨京波;;环城市旅游度假带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梅;王雪梅;龚谨;;414例西双版纳地区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调查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梅洪;胡征宇;;ITS2序列分析在鞘藻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史存莲;张辉;陈勐;何先秀;玉章;李建文;陈海娟;罕萍;;西双版纳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调查及脱敏治疗的临床研究[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丁旭萌;陈炎卿;韩玉培;焦尧瑞;魏恒;;经颅超声显像与颅骨结构的关系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彭自正;赵爱平;胡翠娥;吴敏;;基于GIS的江西活动断裂分布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亮亮;清洁燃油组成与排放关系研究获重要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海风;汉唐藩属关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记者 刘水明 韩超;中阿经贸关系研究中心成立[N];人民日报;2011年
4 溧阳市旅游局 许新平;旅游预测、政策与规划关系研究及应用[N];华东旅游报;2004年
5 毛勤勇;为东方民族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拓路[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记者 冉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即将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江苏省潭阳市旅游局副局长 许新平;体育与旅游关系研究及对策[N];华东旅游报;2003年
8 李杰;《标语调查及其与粤语的关系研究》获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科技日报;2005年
9 谭小月;糖尿病与肾病关系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关系研究”不应脱离“实体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玲;现代化进程中的东北家族及其成员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吴开兴;滇西新生代富碱火成岩及其与金成矿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4 张湘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民自治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邓昌友;宋朝与越南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谢行宽;信用与理性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贺萍;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罗景润;PBX的损伤、断裂及本构关系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1年
9 钟玉英;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陈未鹏;宋词与地域文化[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琚晓燕;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石艳玲;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儿童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淑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徐振;职业经理人的自信力与主动离职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马卫东;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郝晓春;呼和浩特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雪梅;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8 程劲松;人口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谢州艳;学习不良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学习适应性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钦华;三都湾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的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03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03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