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从传播人类学视角看民族文化品牌的塑造——以贵州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02 14:02

  本文选题:传播人类学 + 贵州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民族文化根植于民族生活的地域环境,从地域环境中追溯民族文化之根是塑造民族文化品牌的研究路径。瑰丽神奇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贵州独特的人文景观。世居于此的各民族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然而,在民族文化的挖掘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明显的缺陷与误区,以致使贵州民族文化产品陷入到一种形式华丽而品牌形象却十分不佳的尴尬境地。本文拟从传播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贵州各民族文化的生存土壤,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塑造民族文化品牌的传播路径。
[Abstract]:National culture is rooted in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of national life. Tracing the root of national culture from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is the research path of shaping the brand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magnificent and magical karst landforms have created the unique humanistic landscape of Guizhou. The various nationalities living here have left behind a great deal of precious treasure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some obvious defects and misunderstandings have been found in order to cause the Guizhou national cultural products to fall into an awkward situation that the form is gorgeous but the brand image is very po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nthropology,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examine the survival soil of various ethnic cultures in Guizhou and how to correctly choose the communication path of shaping national cultural brands.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分类号】:C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士录;全球化背景下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机遇与挑战[J];东南亚;2003年01期

2 杨春宇,叶文;发展中的旅游人类学[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冯惠玲;陈心林;;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辩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靳小芳;关于全球化的哲学探究[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彭进清,刘建荣;儒家伦理文化在全球化情境下的命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崔凤,王立国;全球化与制度创新[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7 马宗保;马晓琴;;论回族文化中的生态知识[J];开发研究;2005年06期

8 赵丽;历史的悖论:经济全球化与人的发展[J];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04期

9 冯跃;;试论整体论的人类学研究思路[J];兰州学刊;2006年04期

10 张伟明;历史记忆与人类学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学良;文明的历史脚步——建国以来滇南少数民族农地利用模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5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6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杨鲜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赵景峰;经济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9 侯志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静;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丽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全面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宝燕园;中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生态平衡[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张治玲;文化变异内驱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何君安;现代化视野下的全球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郑国华;从历史的角度探视体育在人类生存活动中的功能[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卓旭春;论全球化时代的非政府组织[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清;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中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9 权虹;城市住区公共设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吴艳;全球伦理运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仁瑶;;富饶的贫困[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陈国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努力搞好民族调查[A];全国社联第七次学会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3 姜敏;;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探析[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光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行政管理散论[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卢云辉;;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村镇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永生;;民族认同视阈下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7 陈玉平;;布依族文化的属性及发展境遇[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王文艺;;小范围通婚与亲属称谓问题——以长顺县摆塘乡翁村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罗世舟;;关于布依学中的现时性问题研究(代序)[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张永斌;;少数民族教育与贵州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彤 本报记者 赵国梁;贵州少数民族人士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贵阳召开[N];贵州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兴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好贵州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N];贵州民族报;2010年

3 刘久锋邋肖克;贵州雪凝灾害毁损民房补偿标准出台[N];农民日报;2008年

4 龙平久;少数民族民间信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N];贵州民族报;2006年

5 梅华阳;省外事侨务办全力为贵州发展服务[N];贵州日报;2007年

6 黄琛;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N];贵州日报;2008年

7 杨红英;对民族地区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之管见[N];贵州政协报;2005年

8 瑞杰;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仡佬族赛区在贵州启动[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覃敏笑;一位民族干部与他的民族体育情结[N];贵州民族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厚安;谷陇芦笙会:从苗族历史的深处走来[N];贵州政协报;2007年



本文编号:2090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90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f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