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日常生活美学: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8-07-26 17:58
【摘要】:审美经验和审美评价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具有普遍性,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美学由于受到康德、黑格尔等美学观的影响,对异文化中经验性的审美甚少关注。不过,这在民族志研究中得到了强调,亦受到进化论学者的重视。为了考察日常美学,人类学家运用了整体性的视角和语境化的研究方法。人类学以民族志的形式,将对审美研究的重心,从纯粹的"艺术"经验,转换到了渗透民众日常经验的"日常之美"。由此,"审美民族志"对于人类本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Abstract]: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evaluation are universal in human daily lif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life. Influenced by Kant's and Hegel's aesthetics, western aesthetics pays little attention to empirical aesthetics in different cultures. However, it has been emphasized in ethnography research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evolutionist scholar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daily aesthetics, anthropologists use holistic perspective and contextualized research methods. Anthropology, in the form of ethnography, has transformed the focus of aesthetic research from pure "art" experience to "daily beauty" which permeates people's daily experience. Therefore, Aesthetic ethnography provides a new explanation for the problem of human nature.
【作者单位】: 荷兰莱顿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C912.4;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文化自觉 和而不同——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J];民俗研究;2000年03期

2 邱剑荣;寂寞不是孤独——《体育人类学》读后[J];体育文史;2001年01期

3 潘年英;本土人类学:重新发现的知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彭舟;人类学对考古学的启迪[J];南方文物;2001年03期

5 边缘人;品尝寂寞──读李亦园《田野图像──我的人类学研究生涯》[J];民俗研究;2001年01期

6 程波;关于文学的人类学批评何以可能的一点思考[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钟福民;人类学与文学:一次探索性的表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8 谢燕清;人类学的技艺[J];民俗研究;2003年04期

9 郝瑞,张海洋;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四)[J];民族艺术;2004年04期

10 巴战龙,滕星;人类学·田野工作·教育研究——一个教育人类学家的关怀、经验和信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一飞;李彬;;关于我国都市人类学发展的几点设想[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首届都市人类学会讨论会提出加快都市人类学发展[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3 杜发春;;民族所召开都市人类学研究学术研讨会[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麻国庆;;祖荫下的社会认同:宗族、同族与门中——“传统”的复兴与创造的东亚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发言概要)(草稿)[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叶舒宪;;人类学质疑“发展观”[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亦园;;致人类学高级论坛贺信[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7 谢玉杰;;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闭幕词[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8 安晓平;苑鹏;徐杰舜;;人类学:人类历程的历史镜子[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9 阮西湖;张继焦;;国外都市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发展趋势[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黄凤祥;;在“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上的发言[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熙涵;人类学研究后继乏人[N];文汇报;2008年

2 田建明;泰勒:第一位对文化概念进行人类学定义的学者[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民研;探讨企业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海路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走出山野”彰显人类学跨学科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王丽娜;中国走出去需要海外人类学[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安晓平 苑鹏 徐杰舜;人类学:人类历程的历史镜子[N];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侯波波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提供多元视角的法律人类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郑少雄;2010年以来国外人类学研究动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朱晓剑;人类学不是历史的注脚[N];深圳商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永杰 实习记者 章昕颖;海洋人类学:凝练与海洋相处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蒋俊;帝国边陲:桂西土司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石峰;组织参与的力量性与缺失性替补[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余冰;西街社会[D];中山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丘文荣;南登屯村庄规划的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磊;荀令留香—文若之死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刘宇;蹲点:以湘西老村为例的人类学考察[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李凌飞;“学困生”个案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王世晓;网恋的虚拟人类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房琳;人类学生命史中移情问题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蔡柳青;蚕农经济生活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宋敏;美术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走向[D];兰州大学;2007年

9 陶洁;关于城镇贫困人口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刘颖;女性性服务者流动性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6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46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