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族文化认同的逻辑、机制及其建构

发布时间:2018-07-28 10:11
【摘要】:随着工业文明将人类交往不断推给世界历史,世界不同种族与民族丰富多样的生活样态相继出场,社会个体及其类群也由此开始关注自己或他人的身心归属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或他人贴上身份标签。在此进程中,交流、印证、吸收乃至碰撞、冲突,都应被视作人类文明普遍联系与永久发展的必要环节。基于此,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自然呼之欲出。试从民族文化认同的逻辑与机制、全球化视野与文化认同、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与文化认同、文化战略与文化认同等方面对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进行探索,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必要的学理基础.
[Abstract]:With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pushing human contact to world history, the rich and diverse life patterns of different races and nationalities in the world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Social individuals and their groups also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belonging of themselves or others and attach identity labels to themselves or others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In this process, communication, confirmation, absorption and even collision and conflict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necessary links for the universal connection and permanent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is, the problem of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naturally arises. Try to explore the problem of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from the aspects of logic and mechanism of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globalization vis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postcolonial critical the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 cultural strategy and cultural identity, etc. In order to lay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思政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文化认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12CZX010)
【分类号】:C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李成玉;;赵翼诗歌的“创新说”[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薇;熊腾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亚喜剧对古希腊神话的传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3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燕京晶;刘仲林;;驯服“莽兽”:“两种文化”的融合对科技发展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8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孔繁斌;;民主治理研究:一个承认政治的框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辉;肖祥;;全球化视野下的广西民族文化认同思考[J];南方论刊;2010年06期

2 李清华;;谈跨文化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赵婕;;大学生国学修养状况的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1期

4 徐则平;;试论民族文化认同的“软实力”价值[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5 魏红珊;;毛泽东新诗观与民族文化认同[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04期

6 肖敏;;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之正当性——民族文化认同的符号象征[J];法学杂志;2008年01期

7 李武装;;文化现代化视域下的“民族文化认同”辨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郭小川;;欧洲文化认同的建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9 王代莉;;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认同刍议[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10 丁琴海;;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国宏;;从泉州民间信仰文化回传现象看闽台民族文化认同[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马丽萍;桂皎;;论佤族的木鼓文化[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周建新;黄超;;跨国民族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龙井市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韩国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佑全;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3年

2 班班多杰;民族文化认同模式的多种可能性[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杨鲜兰(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张雪梅;教育:有限的全球化[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蔡子童;用先进文化引导青年[N];兵团日报(汉);2003年

6 记者 史宗星;企盼早日实现祖国统一[N];人民日报;2001年

7 姜泓冰;我们的戏剧缺失了什么?[N];人民日报;2005年

8 王平 马力明;临夏回族方言“八坊话”解读[N];民族日报;2010年

9 吴潇湘;青年人认同中医说明什么[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10 简明 周红 纪珊珊;话剧需求的瓶颈[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孙敏;柳田国男日本人论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3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淑俊;鲜光嘎查朝鲜族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鹏;民族文化认同下的京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志军;吉林省镇赉县哈吐气蒙古族乡蒙古族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欣辉;力量与规范: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认同[D];山东大学;2005年

6 廖冬梅;英语教育对漫水湾彝族的民族文化认同的促进作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童国军;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8 陈巍;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高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晶晶;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黄筱瀛;双语教育态度与民族文化认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49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49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