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国外民族认同发展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民族认同研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8-03 09:31
【摘要】:发展取向的民族认同理论认为,3~12岁儿童的民族认同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着里程碑式的关键事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国外的相关研究采用"娃娃研究范式"及其变式等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了儿童民族认同发展过程中的意识、自我认同和态度等三个核心要素。这一理论及其研究范式对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的民族认同研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developmental orientation of the theory of national identity hol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dentity of children aged 12 years old is divided into stages, and each stage has a milestone key ev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y, using the "Doll Research Paradigm" and its vari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three core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national identity: consciousness, self-identity and attitude. This theory and its research paradigm can enlighten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study of ethnic identity of minority children in China.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240)
【分类号】:C9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泳海;李静;邱静静;;瑶族儿童对普通话、方言和民族语的印象:一个“匹配伪装”实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锋;;论语言在族群认同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文良;刘向辉;;儿童的道德逻辑与道德教化[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汪娟;;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研究进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当代学前教育;2010年05期

3 禹旭才;论诚信品质培养的外部德育环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匡促联;;论理解是和谐交往的基本道德心理诉求[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龚美卿;沈杠云;蒋晔;;让诚信根植于学生心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0期

6 王晋梅;武咏梅;;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初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7 陈强;;荣耻感在个体道德品质发展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8年36期

8 刘霞;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年S6期

9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10 郑淑敏;;结合爱家乡教育,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情操[J];考试周刊;2012年4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菁;养成与反哺[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小亚;高中生诚信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德艳;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及策略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楠;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赵丹;皮亚杰儿童道德培育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于佳;对幼儿德育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玲玲;心理生理视角下青少年爱国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志娟;3-6岁幼儿违规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伯玲;大班(5-6岁)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王翠玲;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幼儿体验式学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彩霞;被忽视型与矛盾型幼儿社会技能训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晖;都安、罗城两县语言态度调查研究——民族聚居、杂居等因素对广西高师语言教育、教学的影响[J];高教论坛;2004年05期

2 林泳海;李荣宝;;有关民族儿童语言能力研究的几个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林泳海;覃洋;;瑶族儿童的汉语语感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熊英;从土家人的语言态度看土家语濒危——坡脚土家语个案研究之一[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年01期

7 王洋;;从语言态度的角度透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双语态度及其研究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9 张伟;;论双语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影响[J];民族语文;1988年01期

10 沈依青;语言态度初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静静;壮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胡浩;;论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整合[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王付欣;易连云;;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其层次[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3 苏昊;;民族意识、民族认同的界定和研究述评[J];中外企业家;2012年08期

4 傅蕾;晏雄;;多民族聚居地青少年跨民族认同现象研究——以丽江市宁蒗县民族聚居地中学生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5 姜勇;论庸俗民族认同观[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许纪霖;从民族认同和公民意识的角度认识青年[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9期

7 唐胡浩;;民族认同研究回顾[J];民族论坛;2006年10期

8 唐胡浩;;民族认同研究回顾[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欧东明;;印度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J];南亚研究季刊;2008年04期

10 殷曼i_;;民族认同建构与“历史记忆”的暧昧性——看《碧奴》之“重述神话”[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佐斌;秦向荣;;中国青少年儿童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莹瑞;佐斌;;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对亲社会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邓敏;樊洁;;大学生民族认同结构性分离的实验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5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6 赵旭东;;龙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乡村建构——以华北一村落庙会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7 常永才;呼和塔拉;;族内文化差异与民族认同:新疆蒙族个案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徐晓旭;;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的民族认同[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李春;张文新;;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马海林;罗桑平措;张雁军;;11—24岁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藏汉双语量表的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希恩;说民族认同[N];学习时报;2002年

2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卢瑶邋陈谊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张庆林;心理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国家认同下的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黄兴涛;现代中华民族认同史小议[N];北京日报;2010年

5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洋;陈连开先生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复兴传统节日 强化民族认同[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7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 李义天;构建认同意识下的多民族国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蒙言;将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N];贵州民族报;2014年

9 曹大明;重塑“畲人”:赣南畲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10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 陈茂华;谁是美国人[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钱春莲;中国新影像:全球视野与民族认同[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龙;当代阿拉伯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邓敏;哈尼族、彝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注意偏向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安玉杰;延边朝鲜族高中生民族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其其日力格;居住在蒙古族中间的汉族牧民的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文慧;黔东南州苗族的民族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超;“历史记忆”与“族群边界”视野下的宗教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秦向荣;中国11至20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向贤海;民族认同与移民族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D];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

10 施贵菊;苗族中学生民族认同与自我概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1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61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2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