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族群三撬人婚姻生态的社会人类学分析
[Abstract]:Before the 1980s, the marriage of the three crowds was mainly selected within the ethnic groups, and their marriage ecology was balanced, when the three crowds were suddenly placed in a marginal position. In a completely open and globalized, market-oriented society, the marriage ecology of the three-legged people is seriously unbalanced. The unbalanced marriage ecology of the three-legged people is not only an objective reality, but also a new phenomenon of inequalit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作者单位】: 三明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XSH015)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庆德;刘锋;;婚姻的理论建构与遮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张翼;;中国青年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3 原新;;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规模的判断[J];人口研究;2007年06期
4 李雨潼;;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分析[J];人口学刊;2013年06期
5 明跃玲;田红;;族群认同与文化建构——辰沅流域瓦乡人盘瓠神话的人类学考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石林;龚永文;彭婧;;六倍山上的“刁族”——草苗支系“四十苗”调查报告[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钦;锹里地区“酸汤话”语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玉珍;;《岭外代答》与南宋广西饮食民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2 刘彦芳;颜虹;王全丽;;1996~2005年我国46县农村婴幼儿性别比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3 朱波;;婚姻和翻译的隐喻[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3期
4 杨军昌;王希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4期
5 王清清;;中国性别传播研究论纲[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杨旭;杨军昌;;黔东南性别失衡人口规模的判断与预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邬沧萍;谢楠;;1980—2010:中国人口政策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8 李飞;;贵州崖葬略论[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9 严奇岩;;清代贵州民族墓葬类型及其特点——以竹枝词为分析文本[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10 李文钢;;无文字社会的历史研究——评《伊隆戈人的猎头——一项社会与历史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艳妮;;“大时代”视野下茶产业创新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胡安徽;历史时期武陵山区药材产地分布变迁研究(618-1840)[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晓松;历史文化视角下的贵州地方性知识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7 刘祥学;壮族地区人地关系过程中的环境适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奉莹;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周建军;民族文学视野下的竹枝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黄海媛;全球化视野下的国籍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可为;论离婚自由的限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姚伦光;“侗款”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马国君;对清朝“改土归流”的再认识[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4 田焕侠;离婚: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水霞;基于出生性别比视角的人口安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寇迪;同性恋的伦理审视与法律调整[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刘兴昊;性权利语境下婚姻及其法律规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孙晗;重婚罪之事实婚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何扬冰;婚姻登记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林海平;社会转型期城市家庭夫妻权力分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吉华;;族群认同是如何建构的——读张慧真的《教育与族群认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2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J];方言;1985年04期
3 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5年03期
4 庄初升;;论赣语中知组三等读如端组的层次[J];方言;2007年01期
5 李蓝;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J];方言;1997年04期
6 蔡华;婚姻制度是人类生存的绝对必要条件吗?[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石林;;侗语方言土语间理解度调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石林;侗台语的分化年代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2期
9 施传刚,胡鸿保,周燕节;关于“核心家庭”概念和“婚姻”定义的探讨——学术史回顾及摩梭走访制引发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明跃玲;;也论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瓦乡人的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的变迁兼与罗树杰同志商榷[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晓东;;简论黔东南苗族的支系构成及其来源[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焱华 向海兰 王芳;[N];团结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龙海燕;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蒋军凤;湘乡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雄;酸汤话内部差异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7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23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