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对民族关系的社会学考察——以云南昭通青岗岭乡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07 16:06
【摘要】:民族关系指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具有特定民族内涵的特殊社会关系。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青岗岭乡的居住格局、族际交往、族际通婚及其态度的社会学考察得知,混杂居模式和深入持久的族际交往有利于促进积极的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宽容,而宗教信仰是影响民族关系的深层次因素。
[Abstract]:Ethnic relationship refers to the special social relations with specific ethnic connotation under certai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Through the soc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living pattern,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inter-ethnic marriage and their attitudes in Qinggangling Township, Zhaotong City, Yunnan Province, we can see that the mixed living pattern and the deep and lasting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a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positive ethnic relations and enhancing national tolerance. And religious belief is a deep factor influencing ethnic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多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宽容研究”(项目编号:13YJA850004)阶段成果
【分类号】:C956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瑞君;当代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陆海发;云南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模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王瑜卿;民族交往的多维审视[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慧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之佐;从传统的中国西北民族关系看西北地区的现代化[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2 马志敏;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王平;;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以武陵地区为中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廖杨;覃卫国;;关于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5 王平;;论武陵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于海泉;;关于民族关系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大健;李晓林;;“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J];中国民族;2008年01期

8 周竞红;乌小花;;中国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年Z1期

9 关桂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基本态势探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阎耀军;;民族关系和谐的逻辑结构和系统分析模型——兼及测度民族关系和谐状况的指标体系设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5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白振声;;论文化与民族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郑洪芳;王宏晓;;论现代城市中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竞红;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课题组;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N];云南日报;2003年

3 侯聚萍 侯志华;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记者 王珠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民族关系和谐[N];闽东日报;2007年

5 崔静 魏武;我国将建民族关系监测系统[N];人民日报;2007年

6 李愿 李晓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N];陕西日报;2006年

7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 教师 张俊杰;俄罗斯是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改善民族关系的[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马戎;世界各国民族关系类型特征浅析(下)[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张勇;准确把握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武汉市民宗委;构建调控机制 理顺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冯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东兴;新时期民族地区藏汉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2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炀;花为媒:柳城畲族镇畲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格根塔娜;改革开放以来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敏俊卿;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马建福;族际互动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雷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刘思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李俊伟;多元与和谐视角下的民族关系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316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16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e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