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清初达尔汉名号考述

发布时间:2018-11-13 11:45
【摘要】:正据前人考证,达尔汉这一名号始见于柔然,称"塔寒"。继为突厥沿用,称"达干",为专统兵马的武职。之后回纥、达旦等都沿用过该名号。至南宋,在五城之地畏兀儿族中,仅成一世袭空名而已。蒙古兴起后,达尔汉又被广泛使用。①清初,满洲人从蒙古那里借用
[Abstract]:According to previous textual research, the name Dahlhan first appeared in Rilan, known as "tower cold." Continued for the Turkic use, known as "Dagan", for the special military and horse military service. After the Huihe, Dadan and so on have been used this name.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five cities in the fear of the vulgar clan, only into a hereditary empty name. After the rise of Mongolia, Dalhan was widely used again. 1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Manchuria borrowed from Mongolia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11BMZ011)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2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正刚;从判例看嘉道时期蒙古西部的民族交流[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余梓东;论清朝民族关系格局的特点[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3期

3 旺希卓玛;清代青海藏区的主要法律文本、产生年代、特点及历史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4 M·乌兰;托忒文历史文献对清朝官方史籍编纂的影响[J];清史研究;2004年03期

5 安俭;论土尔扈特回归故土事件中的文化因素[J];西域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珠飒;清代内蒙古东三盟移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黄华均;草原法的文化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王广义;近代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1)[D];吉林大学;2007年

4 白玉双;十八至二十世纪初东部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慧;晚清至抗日战争前归绥地区学校及学运的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李亚红;清代对胥吏的管理及其体制缺陷(1644-1840)[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狄艳红;罗布藏丹津叛乱与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薛鹏娜;清代中叶新疆治理中的内地趋势[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N·波普;朱明德;;《蒙古秘史》中的一些专有名词[J];蒙古学信息;1984年02期

2 乌兰;Dayan与“大元”——关于达延汗的汗号[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高升斗;莫贺非鲜卑语辨[J];北方文物;1992年04期

4 乌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蒙古姓氏考[J];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5 亦邻真;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Z2期

6 魏庭玉;青海地名命名的历史背景与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7 布特格其;从语言学上看匈奴人的族属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0年01期

8 李文君;;明代活动在西海的蒙古俺答汗后裔[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Э.Р.雷格得郎 ,周建奇;论蒙古语中的“翁古·孛斡勒”一词[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61年00期

10 郝苏民;对西藏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圆牌的译释兼论其意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太平;“科尔沁”一词的来历与演变[N];通辽日报;2007年

2 乌力吉;清朝廷“诏准垦荒”与科左后旗地域自然环境变化[N];通辽日报;2005年

3 魏铎;民族和谐的塞外青城[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4 王满特嘎邋陈秋速;多元一体 同气连枝[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赵顺禄;神秘古朴的yJ祭遗俗[N];黄南报;2007年

6 王鸿良;《北京胡同志》今日首发[N];北京日报;2007年

7 刘春芳;成德公祖孙三代倾心研究《蒙古秘史》[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8 青格勒图;诠释蒙古民族心灵密码[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本报记者 贺勇;成吉思汗祭祀:超越时空的信仰与守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黄适远;蒙古包:草原上的移动宫殿[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宏英;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艾丽曼;我心依旧:青海河南蒙旗文化变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萨如拉;《十善福白史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杨毛措;聂赤赞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子阳;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与民俗文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热孜婉;《钦定西域同文志》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3 刘晓明;郭造卿及其《卢龙塞略》[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乌恩图;1901-1911年间内蒙古地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9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29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e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