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多元共生的基本逻辑: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Abstract]:The emphasis on the basic logic of national pluralistic symbiosis aims to transcend the cognitive defects of dualistic antagonism and separatism and provide a reasonable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horizon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relat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luralistic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 symbiotic system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ethnic group and has profound material motivation. When the national symbiotic structure is stabilized with the help of certain material conditions in the space-time direction, it can be deepened into a set of symbol system that can be operated by people. The symbiotic symbiosis is the basic path for the common prosper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The related conclusions also reveal that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symbiosis may not only produce a new symbiotic form, but also form a new material structur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ethnic relations to a higher level of ordering.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10490217)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乔健;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周星;中国民族学的文化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J];开放时代;2005年05期
3 金炳镐;;论民族发展规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2期
4 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席武俊;王金亮;陈华芳;王平;毕艳;蒋连芳;;滇西北香格里拉典型湿地功能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3 李永忠;;浅析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4 谢丽霞;王逍;;浅析中国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5 施云;;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华民族团结[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白建灵;;论回族形成的外部压力[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白郎;;对丽江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历史考察——从黎明到黄昏[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5 林家有;;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曲宗琴;;浅谈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措施[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雷弯山;;数字化时代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合理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9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10 徐杰舜;;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及未来走向[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华;沧源佤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2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晨;祭礼之食:壮族花米饭的文化史初探[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于洋;转型社会背景下乡村女性的民间信仰实践[D];辽宁大学;2011年
3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才让扎西;甘南州法制建设状况与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朱鲲鹏;大学生“跑庙”行为的社会学思考[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尚奎;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李玲;新疆石河子市“区内初中班”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8 王春荣;U厮Up政权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9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云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星;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学术评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费孝通;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乔健;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4 胡鸿保,周星,刘援朝,陈丁昆;人类学本土化与田野调查——元江调查四人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5 卢晖临;社区研究:源起、问题与新生[J];开放时代;2005年04期
6 李雪;;格尔兹真的错了吗?——格尔兹认识论原则再探[J];开放时代;2006年02期
7 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8 覃彩銮;壮族传统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成因[J];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02期
9 李建新;新疆维汉关系的调查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相涛;冯雪;周煜;罗兢雅;;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与构建广西和谐社会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2 胡晨;;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湘西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刘晶;;构建喀什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的民族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4 许尔才;张建军;;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因素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02期
5 唐曼莲;;论民族关系发展[J];民族论坛;2011年14期
6 陈松;;羌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孙岿;;对口援疆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协调机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真慧;向丽;;海南经济特区建立20年来黎、苗民族关系观察[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瑞萍;;社会变迁中的兰州市民族关系研究——以城关区为例[J];民族论坛;2011年16期
10 马伟华;;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解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颜;李加才旦;;论民族关系与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的社会稳定[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2 何彪;王锴;;从族际交往看当代黔中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演变[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法制分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4 吴晓萍;王锴;;从居住格局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向东;李伟民;;上海市外来少数民族服务与管理长效机制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6 周健;;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7 彭建军;叶长青;;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实施状况调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8 ;主编的话[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9 刘培芝;;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政治权益的法制保障——以福建省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10 马文艺;;关于新形势下散杂居地区民族法制建设的思考[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红明;“民族关系”连续11年成广西民众最满意社会指标[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郝时远;构建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侯志华;提高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本领[N];河北日报;2005年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 颜定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民族关系[N];光明日报;2009年
5 马梅英;贯彻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民族关系[N];青海日报;2009年
6 苗银柱;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N];人民日报;2009年
7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张勇;准确把握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胡连勇;牟定县合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N];楚雄日报(汉);2009年
9 本报记者 冯建华;“发展是搞好民族关系的第一要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李海江;库伦旗巩固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N];通辽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6 杨晓纯;散杂居回族经济与回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8 张银花;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毛颖辉;党报民族话语的框架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杜军林;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晓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袁灿武;新疆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调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方译;网络民族情绪对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易蕙玲;新世纪新阶段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调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雷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吴敏;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30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30929.html